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古代笔记中的西施归宿之争

古代笔记中的西施归宿之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3W 次

西施

古代笔记中的西施归宿之争

西施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结局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谜团。破解这个谜团,成为历代文人学者的一大爱好。

晋王嘉《拾遗记》卷三载:

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二名修明(即西施、郑旦之别名),以贡于吴。吴处以椒华之房……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靓妆于珠幌之内,

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吴王妖惑忘政,及越兵入国,乃抱二女以逃吴苑。越军乱入,见二女在树下,皆言神女,望而不敢侵。(熊光宪选辑点校,《古今逸史精编·西京杂记等八种》,重庆出版社,2002,P166)

这则笔记只讲越军“望而不敢侵”,后来怎么样了,《拾遗记》没有说。值得注意的是,吴国人把两位美女看成“神人”,越军也把两人看成“神女”,显然来自于两人惊人的.美貌。《拾遗记》具有浓重的神话传奇色彩,但写西施之美是有据可凭的。而这一点正是后人追索西施之终的一个出发点。

宋人姚宽是在笔记杂记中较早提及西施之终的一位。他在《西溪丛语》卷上“西施归宿”条说:

吴越春秋》云:“吴国亡,西子被杀。”杜牧之诗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东坡词云:“五湖间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予问王性之,性之云:“西子自下姑苏,一舸自逐范蠡,遂为两义,不可云范蠡将西子去也。”尝疑之,别无所据。因观唐《景龙文馆记》宋之问分题得《浣纱篇》云:“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山薮半潜匿,苎罗更蒙遮。一行霸勾践,再笑倾夫差。艳色夺常人,效颦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此诗云复还会稽,又与前不同,当更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