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汉字的来历和笑话

汉字的来历和笑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1W 次

  汉字的由来

汉字的来历和笑话

汉字是神传文字。“神传”不能庸俗地理解。其表现形式是如老子之于《道德经》、释迦牟尼之于佛经、耶稣之于《圣经》。

因为是神传文字,所以其内涵博大深奥,其体系精密完整。所以从它问世至今跨越五千余年的历史沧桑,一直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仍活跃的古老文字,因而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不同于被戏为“鸟语(只记音,而本身无义,类于鸟语)”的拼音文字,汉字以其直观达意的形象与体系,可以相对直接地表现语义,因而具有“望文生意”的特点。

遗憾的是,因殷商的覆亡,汉字的真容随甲骨文一道蒙尘三千余载,使后人不得窥其全貌,只能盲人摸象般地学习与使用。

殷商以前,汉字的义理与使用,主要掌握在史官手中。随着商朝的覆亡,他们或“不食周粟”、或因周黜殷吏而散逸民间,渐至消泯。所以,周继殷后,已经没有人能完整掌握汉字构字的全部真义。

这从甲骨文完全符合“六书”,而金文特别是籀文、大篆大多违背“六书”,不知所云,可以得到印证。及至秦有天下,丞相李斯等人作小篆统一文字时,距商已有近千年之久,就更不懂得“六书”的真义了,所以其所制小篆字形背离“六书”的情况更严重,很多都完全无从解读形、义、音。

更为恶劣的是,由于李斯的建议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尚能保存和掌握一些汉字构字资讯的古籍和大儒,毁于一旦。所以,等到东汉初年许慎作《说文解字》时,只能依据大多无理的小篆字形求解。

故《说文解字》虽有建树,却大都未能触及汉字真正的本义。许慎以后至甲骨文被发现和解读之前的语言文字学专家,其境况与许慎所异无几。

那么,甲骨文被发现和解读以后,这个问题为什么也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呢?

其一,当今的语言文字学专家,是在西方文化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其学术研究的基点、思维模式与论证方法,都脱离不了西方文化的框架,也就是说,是在用西方解构分析的求证方法,来研究完全不同有系统的与全息的理念、思维模式构筑的文化物件。

具体来说,就是将拼音文字的理论体系,硬套在表意文字的汉字身上,其认知与结论,当然会与实际南辕北辙。

其二,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基点和本质的认识。那么中华文明的基点和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神传文化。

这样的认知,在清以前是明晰的,但是新文化运动以后,特别是随着西方科学文化体系与理念全面取代国学,而在教育与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后,才逐渐变得模糊甚而被否定,尤其是中共篡政以后的大陆,又与意识形态联系了起来,成为一个敏感的不容涉及的政治问题,彻底阻绝了研究的延展。

可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就是那样的,若想要真正地读懂它,不站在它自身的发展基点上,是不可能触摸到它的本质的。

  汉字的`笑话

会”字新解

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

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

儿子:“为什么?”

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吨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

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

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

齐。”

阿皮蛋正传

贾主任兴冲冲地说:“今天工会发票看电影《阿皮蛋正传》。”

一个青年笑了:“贾主任,你读错了,那是《阿Q正传》。”“啥?我

读错了!?老子打牌打了几十年,难道还不认识皮蛋,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