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为什么上坟要烧纸?

为什么上坟要烧纸?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7W 次

为什么上坟要烧纸?

我那个封建的娘很奇怪,每梦见死去的亲人醒来便百感交集,其处理百感的手法是烧纸。天黑后,土大款夹公文包一样,腋下夹一捆黄纸直奔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十字路口,据她说因为此处四通八达,方便鬼邮差接货。但我总觉得这地形更像十字架,她是在贿赂耶稣。于是我认定死去的亲人全都移民了。

为什么上坟要烧纸?

据她说烧纸的习俗源于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他哥看蔡伦赚了很多钱,也去造纸,技术不行造了很多卖不出去的劣等纸。就想了一个办法,叫老婆装死,邻居来时她踢棺材,又从棺材里爬起来说,刚刚去了阴间,阎王说要烧纸,烧了下面才有钱用。于是成功卖掉了那些劣等纸……”这个恐怖营销故事讲完,我认为我娘又从唐僧变成了猪八戒,虽然蠢得不可救药但让我很欢乐。首先,东汉用的是金属货币,那时候烧纸就是糊弄鬼;其次,蔡伦是尚方令,不可能去卖纸。此外《后汉书》说他没哥,倒是有个弟弟,不过进宫的时候弄丢了。

实际上烧纸钱习俗的形成,经历过几次形式转换。中国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认为冥界也需要花钱,因此敛葬时随葬货币。先秦时代玩真的,大概在汉朝开始发现不安全又浪费,《史记·酷吏列传》记载说“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汉文帝阴宅里的钱被盗墓贼抠出来了。“瘗”是埋葬的意思,“瘗钱”后来专指陪葬用的钱,这是纸钱的最原始状态。因为担心被盗,改成仿制品,仿制材质有铜、银、锡、铅、陶、泥等。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抠开。宋朝朱翌《猗觉寮杂记》记载:“汉晋人葬多瘗钱,往遭发掘之祸!”呜呼,挖掘机技术谁最强?

仿制品虽造价低廉,但制作过程繁琐,因此很快被淘汰,于魏晋时代出现了纸质的“瘗钱”。《封氏闻见记》说“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此时的纸质瘗钱只是崭露头角,直到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改良升级后才开始兴风作浪。宋朝洪兴祖在《杜诗辨证》中说:“南齐东昏侯好事鬼神,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萧宝卷从小贪财抠门,《南史》说“帝尤惜金钱,不肯赏赐”。不肯赏赐导致人缘不好。所以他对纸瘗钱的升级改良,我怀疑其心理动因是:自己先在那边儿存点儿。

至唐代开元时,以纸寓钱的葬俗普遍用于朝廷祠典,瘗钱形制开始定型。《旧唐书·王玙传》云:“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此后,祭祀时烧纸成为必要流程,唐诗中多次提及这种殡葬现象。纸钱作为瘗钱的风俗,甚至影响到了边疆。出土的敦煌莫高窟文书里便有“嚎啕大哭终无益,徒烦烧纸作钱财”、“望儿孙,剩烧纸,相共冥间出道理”的记载——敦煌地处酒泉,九泉是死人批发集散地、客户端,烧纸是理所当然的。

从秦汉时代埋葬真钱到仿制品,再到魏晋南北朝“以纸寓钱”,瘗钱只埋不烧。后来为什么烧掉它?个人认为烧纸的源头应该是“燔燎”。上古祭天时要烧东西,将玉帛牲畜架在火上烧。献礼是一部分,主要是焚烧后冒出的那股烟,相当于连通天地的电话线,禀告天神后,再聆听旨意。《礼记·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报阳也。”而将纸烧掉,是其嫁接改良版本。基于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上坟的孝子,上辈子都是破产的祭司。又为什么烧黄纸?唐朝官僚唐临在《冥报录》给出答案:“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色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此后根据这个论调又推衍出白色纸钱,因为银子是白的。好在那时候的硬通货是真金白银,若流行苹果手机,还得烧个肾过去。

综上所述,就是想法糊弄鬼。若想做24K纯金孝子,烧真钱才够诚意。这事真的发生过。抗战前国民党的法币发行了14亿,1945年发行了5000亿,1947年4月增至16万亿,1948年暴涨至660万亿,相当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500万倍,法币彻底完蛋。广州一个村祭祖时发现黄纸比法币贵,只好烧真钱!可怜法币上的蒋委员长就这样变成了一堆灰,1948年的蒋介石被国内形势和广州人民搞得很上火。还好,王老吉产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