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2W 次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

《流浪地球》观后感1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最大的惊喜就是地球2的上映,作为流浪地球的影迷,早早的就在网络上关注到了流浪地球2上映的消息,并且还为高质量的预告片惊喜不已。昨天终于如愿以偿观看了整部影片,作为人自己的科幻大片,能够在影院当中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电影作品真,真的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情!

很多的影评说这应该是一部可以划时代的佳作,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讲,我没有能力分析特效优劣与否,总之看着震撼就好了;我也没有办法细说剧情的逻辑瑕疵,总之看着就好了;更没有水平评价电影的制作水准,总之看着情绪激昂就好了。如果让一个普通人给一个电影做一个评价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先手要表达的一定会是,好看或者是不好看这样一个观感,而我给流浪地球2的观感就是,这部电影真是太好看了!同样的,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如果想看到更多的这样好看的电影,那就赶快去电影院买票支持流浪地球2吧。

整部电影虽然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但是剧情紧凑、张弛有度,整场观看下来在剧情的流畅度上来讲没有一点走神跑偏的地方,说实话我是一直憋尿到最后的,因为不舍得错过剧情的重要部分。电影的特效场面非常棒,无论是战斗机的空中对战,还是如蜜蜂般的无人机集群,当然还有太空电梯、空间站、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成果的展现,都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场面宏大,效果强烈,完全不输国外的所谓科幻大片。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我依稀记得当初看到星球大战时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与想象力上的震撼,现在我们可以的说,流浪地球系列给了我当时同样的感觉。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给观赏者以情感上的共鸣,寻求情感共鸣实际上就是大多数艺术创作的最初的目的。之所以为流浪地球2特别的感动,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式的故事,更是一部反应现实世界英雄观的史诗。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与以往电影里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那就是拯救世界从来不是一件快乐或幸福的事情,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牺牲、失去、甚至是毁灭。

无论是拯救世界的英雄本人,还是被拯救的普通人,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都要经历万般的痛苦与千种的磨难,即使是最后成功了,也要背负着苦难继续坚毅的前行,正如电影中刘培强在给儿子留言时把摄像机转向太空自己掩面哭泣的画面。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延续,从来不是某一位英雄的长生不老与力挽狂澜,而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锲而不舍的.与。刘培强的父母之于张鹏,张鹏之于刘培强,刘培强之于刘启,马兆之于图恒宇,无不是薪火相传,英雄不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承的精神,一个民族甚至说整个人类才能够不断前行、屹立不倒。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内核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英雄能够单独创造的,而是所有人,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既然拯救世界是那么的痛苦和艰辛,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要前仆后继的去牺牲和奋斗呢?电影中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爱和。为什么电影的主角是刘培强和图恒宇,因为在电影里他们的爱最真挚。电影最后刘培强的独白为流浪地球1中他选择自我牺牲解释了因果。而图恒宇的故事线明显要引出更大的剧情起伏,从对妻女的世情俗爱中超脱的图恒宇在拯救世界那一刻也完成了爱的进化。虽然肉体已经死去,但是数字化的图恒宇父女,必将在未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的存在也为电影的哲学主题进一步升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非常期待流浪地球的后续电影继续保持高水准的制作水平,给我们以更大的惊喜和精神愉悦!

流浪地球2是一部不会让你在电影院开怀大笑的电影,电影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你一笑了之,它想要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如果你仔细品味,它能够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快乐只是人类所有情绪当中的一种罢了,而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我们在电影中所要的情感共鸣绝不仅仅是快乐一种,还应该有悲伤、愤怒等很多其他的感情方式,期待中国电影能够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活动更加多元!

《流浪地球》观后感2

《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春节档上映的商业片来说,是合格的。从电影特效、几条线索同时有条不紊地推进的叙事节奏,飞船在宇宙中飞行时适时而起的电影配乐,应该说是国产科幻电影的集大成者,目前无出其右。其实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由于太阳不断膨胀引起的太阳风暴应该不适合人类生存了,需要启动安装在地球不同地点的行星发动机来推动地球改变轨道,由于月球对地球有潮汐引力,因此派宇航员在月球的不同地点放置核弹,最终引爆核弹使得月球坍缩,抵消了月球的潮汐引力,然后地球就可以改变轨道,直到离开太阳系,寻找其他适合地球的星系。当然了,如果站在目前已知的`科学角度,这个设想没问题,但实施起来根本不可能,因而编剧在这一设定上有严重的bug,不能逻辑自洽。不过我今天不想谈论这个话题,电影的另外两个部分引起了我写这篇观后感的兴趣:一个是科幻电影给人类带来的启发和激励,另一个是关于数字永生。

先说科幻电影给人类带来启发和激励这件事,这一点尤其让我欣喜。1968年上映的《20xx太空漫游》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了探索太空的种子,而这种子经年累月,最终在两个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一个是马斯克,他创办的SpaceX就是受了当年的启发,他想通过可回收的载人火箭,把地球人移民到火星上,在火星上建立生命支撑系统,以达到如果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时的可选项。另一个是贝佐斯,他在建立亚马逊商业帝国后,创立了蓝色起源(BlueOrigin)太空旅行公司。虽然这两位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名次差别不大的两个男人互相看不上对方,但他们都是受到了科幻电影的启发,最终通过他们亲手建立的商业帝国来实现他们的梦想,也是人类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幻电影激发了那些少年的好奇心,扩展了他们的想象力,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另一个话题是关于数字永生。人类始终面临着两个终极难题:死亡和贪欲。因为人终有一死,这是千百年来帝王寻找永生的驱动力。但死亡的麻烦在于,它终结了我们赋予生命的一切意义,使得人生的一切意义都消亡了。另外一个是贪欲,我们毕竟还有一些动物性的底层欲望,欲望满足就无聊,不满足就烦恼。这部电影在片尾处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的肉身已经死亡,但他在死前把他和他女儿的数字生命接在服务器上,最后靠着他女儿数字生命的超强记忆力,回答了服务器密码,最终使得人类得救。

当然电影没有展开谈论这个话题,作为我个人的理解,这和元宇宙不同,元宇宙是我们在数字世界中镜像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当然我们在元宇宙里和其他镜像的人进行交流,但里面的虚拟人没有自主意识,而数字永生是激活了我之前作为肉体生命的感官体验和生命体验,它有自主意识,可以继续活在那个数字世界里。

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自主意识这个话题,很多年来都没有答案。因为就连我们人类本身的自主意识如何产生都没有搞清楚,何况是人工智能了。而且就目前人工智能所使用的冯诺依曼的计算机架构而言,应该不会产生自主意识。

最近几年很多电影或者电视剧都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自主意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美剧《西部世界》里关于自主意识的设定。人类游客可以像去迪斯尼乐园游玩一样在《西部世界》里游戏,乐园的仿人类都是机器人,很多机器人已经迭代了很多代了,其中的一些已经产生自主意识,最终反抗人类在《西部世界》乐园里的暴行。因为这里人的游客可以任何杀害机器人接线员而不用负责,而接线员的枪是打不死人类游客的。这其实可以看作某种思想实验,看看在这种情形下人类如何丧失理性。

电影只是提出了这些问题,很多问题今天还没有答案,但我想这些年的科技发展路径就是边发展,边解决衍生的问题。好在电影的结局还是温暖的,人类又一次得救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如果把科幻片比喻成一个孩子,那么好莱坞科幻大片这个“孩子”已经出生多年长大成人,并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而我们本国的科幻片“孩子”却才刚刚降生。

但是,有和没有绝对是不一回事,没有就永远空缺了,有就意味着“孩子”会长大、成才、没准还能一鸣惊人。

《流浪地球》的开播,让国人欣喜地看到我们终于有自己“生”的“孩子”了。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孩子”的出生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吧,尽管“他”让我们等了太久。

看了《流浪地球》你又会惊喜地发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如此之优秀,不论是这部小说的原作者还是整部电影的制作。

地球被迫去流浪了,因为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其结果会导致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

为了自救,人类大胆地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让存在几亿光年的地球不得不去太空中流浪,然后用2500年即一百代人的时间,在太空中寻找到适宜于人类生存的星系,让人类继续之前在地球表面的美好生活。

离开太阳系,人类为此付出一半人的生命代价——山崩地裂、海水漫过陆地、城市被毁、高山夷为平地。

离开太阳系后的地球因为失去赖以生存的温度,活着的人从此告别了多姿多彩又温暖的地球表面,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躲到了地表下面的人造世界,跟随地球去流浪。

人们在过去的生活中看到的鲜花、草地、高山大海、城市乡村都变成了飘着雪花的白茫茫的冰冷世界。曾经习以为常的一切繁华成为了遥远的太空之梦。

流浪的过程是辛酸的,离开了在太阳系中的运行轨道,飘在太空中的地球犹为渺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其他星体吸收分解,拯救地球于危难人类用尽自智慧、甚至失去了亲人。

在启动地球流浪计划时,联合政府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太空船上备有足够在另一个星系里出生、成长的人类受精卵与及一切可以造就一个新人类的物资、科学技术等,如果地球不能按照计划到达新的星系时就遭遇了不测,那么太空船就独自逃生,在找到适合的星系时再造就一个新的人类世界。

所以,当地球即将被木星吸取分解之际,联合政府表示无能拯救地球,只能放弃地球。但是,中国航天员刘培祥放弃了带着太空船独自逃生,选择拯救地球免于毁灭,带着原来的、充满温情的地球一起流浪。

中国人拍中国人的片子,片中自是满满的家国情怀,这是《流浪地球》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的不同之处——片是科幻片,心是中国心。

场面宏大、虚幻、炫目是科幻片的.标配,《流浪地球》当然不能少了这些配置啦。坐在放影厅,看着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场景制作与以往看到的科幻片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把剧中的人物换成几张异域面孔,没有多少人会怀疑这竟然是国产片。

最为意外的是,一直以搞笑角色出現的吴孟达在此片中竟然以一幅慈祥的面孔出現,并为拯救地球而牺牲。

《流浪地球》展示的不仅仅是一部高水平的科幻电影,它还代表正在堀起的中国,以及中国正在堀起的经济地位。没有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背景,没有一个富强的国家做后盾,谁能牛逼到跑到太空拯救地球?哪怕是科幻电影。

继《战狼2》之后的《流浪地球》是一个经济大国在世界影坛的实力展示。尽管〈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国产科幻片,尽管这“孩子”出生晚,跟成长多年的好莱坞大片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差距,剧情处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孩子”五官端正,长相俊俏。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能长成影视界的“帅哥”,在不远的长来能让我们看到最为纯正的中国大片。

《流浪地球》观后感4

本来想说初一就去看《流浪地球2》,但是奈何实在已经买不到票。。。于是和朋友在初三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本人认为:不要把这部片当科幻影片!不要把这部当科幻影片!不要把这部当科幻影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你对这部片的认知定位有所偏差,可能会体验不佳,但如果你把它当成是一部巨深刻的伦理哲学社会科学片,将是十分的精彩绝伦!

整体三个小时看完就是一句话:这真的是我认识的国产科幻电影吗?

本来20xx年看《流浪地球1》就觉得已经很棒了,要超越前作极其困难,但是!《流浪地球2》做到了,而且完成得很棒!

01:故事简介

故事的背景,依然是流浪地球时代,太阳日渐膨胀,即将威胁到地球,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家园。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并为后续展开铺垫。

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的时间线,《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传,时间线集中在《流浪地球1》之前的30年,这部以20xx年的太空电梯危机和20xx年的月球坠落危机为背景的电影,总共有两个时间节点。

但是2和1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这场关乎所有人类生与死的考验中,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个派别。有人悲观唱衰,认为人类失去了希望,企图在数字中获得永生。有人始终相信,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带着地球逃离危机。信与不信,贯穿了电影始终。

整个故事的架构很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进,交代了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还有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叙述,又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总体上还是很吸引人的。

PS:这部片的剧情其实真的不大建议带小孩子们去观看,这部片真正的主线是刘德华这条人工智能自主意识的.线,很精彩!很深邃,也很烧脑。小编只提示一点,多注意摄像头,多注意一个叫马兆的人,因为很多细节综合起来回味,细思极恐......  私以为或许MOSS并不是希望人类灭绝,而只是不断地让人类感受生与死,才能指引人类活下去,片中的许多与刘德华有关的戏份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它的计算能力也许已经能够推演出每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结果。那么,人类是否创造了一个神?它带来的究竟是命运,还是无数个有偏差的假设模型?可能只有等待若干年后的3来解读了......

02:人物饰演

为实现妻子最后的愿望,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带她回到上海老家。

曾经热闹繁华的地方成为一片废墟,他们在阳台上畅想对于家的回忆,彼此依偎,相濡以沫。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意外失去女儿,却因为无尽的思念,开启了一场让女儿获得“永生”的征程。

沙溢饰演的航天员张鹏,是全片的搞笑担当,也是眼泪担当。

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为刘培强指明了一条生还之路,那是他作为师父,对徒弟最后的保护。

03:本人观后感

作为普通观众,观影体验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画面震撼,特别是开场部分,有一种世界末日又充满希望的感觉。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对家人,对国家,对地球等,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地球还挺美好的。

另外对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吸引人,对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要在续集中有更多的讨论。不好的点也是有的,因为故事丰满,想要把它讲明白,就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容易抓不住重点。

整体影片还是充满了对亲情的赞美,对国家的赞美,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讲的就是人类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处理危机!团结没那么容易,面对危机,全人类都要做出选择,人类首先要统一思想,是选择数码化的永生,还是选择生命的延续?在思想尚未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尚未达成之前,所有的战争对象都如开战机的沙溢的一句台词:全都是友军!

《流浪地球》观后感5

《流浪地球2》再次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当中,初中那会儿举办了一次流浪地球主题的个性班会冲刺中考,我的梦想也从那时生根发芽。

还隐约记得老师说:“科幻架空的是时空,而不是现实。人类面对重大灾难尚能放下争端团结一致,这种永不放弃希望的毅力,在我们实现人生目标的路上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这一代就是人类的未来,民族的脊梁……”

那时梦想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开始在人生迷茫中摸石头过河。可是这几年遗憾过放弃过,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流浪地球2》却像一道光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它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片,更是我的老师。它赋予我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我的人生道路。甚至电影中每一个细节我都感同身受,地球历经的种种灾难,如同我在回顾我的人生。地球正处在2500年漫长征途中的开端挣扎,我也在人生18岁的起跑线前艰难站起。

望着太空电梯喷射的火焰,搭配上阿鲲震撼热血的音乐冲上云霄,一飞冲天,那一刻仿佛它还搭载着梦想的`星星之火蓄势待发,可转眼间的危机却没有彻底摧毁它反而迅速重建拔地而起。数字生命,丫丫死亡的可怕“现实”与数字生命永生的诱惑让图恒宇在感性和理性间做出命运抉择,人生亦会面临这种选择的为难。关于股骨头的演讲,让我认识到何为人类文明,何为群居动物。月球坠落,点火倒计时一分一秒的流逝,伴随着心跳的紧张感,哪怕一个闪失地球就会被撕裂,哪怕自己的想法再疯狂他人再反对,周喆直始终对我们的人执着信念。他的一声嘶哑的点火“依旧爆发出原子弹般的力量,松柏之志,经霜犹茂,霁月光风,不萦于怀”。那一声铿锵有力的“点火”,那一刻希望如同薪火相传,新一代人类稳稳接住,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让希望化身为数字生命完成最后的壮举。最后那发动机喷出的火焰就是绝望中绽放的花朵,美丽而又不娇艳。

曾经有一个故事:沙漠中孤立无援的探险队的水和食物早已耗尽,原本等待他们的只有绝望与死亡。有一人却说队伍还仅剩一瓶水,但是不到极端情况绝不能喝,而最终他们成功走出了沙漠,实际上那瓶“水”却是一瓶沙子。希望的种子被播下,它把绝望作为养分却结出了奇迹的果实。

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些年来我吃的苦流的泪摔的跤在希望面前那算什么?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我终将站起,绝望夺走了一切,却夺不走希望,希望却再次赋予了一切!这便是流浪地球。

一颗占0.12像素的蓝色星球承载了全人类的希望,远赴星河。放眼望向茫茫宇宙,也许不只是人类,宇宙深处每一个文明都为了生存拼命地挣扎,人类又是何等渺小?心怀梦想奋斗的我们也许也有一天会被茫茫人海淹没,但信念与希望燃烧的光辉始终闪耀在群星当中。

虽然《流浪地球2》还有瑕疵,虽然郭帆老师制作本部电影的初衷仅仅是不让观众失望。但是2500年的新征程才迈出第一步,这又神似我人生18岁前栽倒的跟头,有的是站起来的机会,《流浪地球》系列也是国产科幻燃起的星星之火。哪怕舆情再风云莫测,哪怕下一部的创作遇到再大的困难。我相信最终会如周喆直所说的一样,希望终会到来,多年后能再次在荧幕中看到宇宙中流浪的地球上演的又一个奇迹。压抑的色彩贯穿全片,但“在蓝天下鲜花挂满枝头”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前方的路遥远而又艰难险阻,2500年的征途又是何其漫长。但是这一次,我感觉只要有了希望,岁月的迷茫再也罩不住前路。

《流浪地球2》给我带来了史诗级的视听盛宴的同时,它更是让我重拾当年的梦想,让梦想羽翼丰满。每一幕无处不动情,回到家后回忆那些过往,感触颇深,独自在房间里流下了多年以来感动的泪水。不禁感叹《流浪地球》系列真是个伟大的奇迹!

最后感谢郭帆老师,感谢刘慈欣老师和团队的默默付出,感谢人生中能遇见《流浪地球》系列,我唯一能报答您的也只有这期待已久的真挚的泪水吧。让梦想和流浪的地球即刻开启新征程,这便是中式科幻的浪漫。更期待我们下一次的遇见!

《流浪地球》观后感6

看电影之前,我对《流浪地球2》的近三个小时的长度表示怀疑。电影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下吗?

故事在太阳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的背景下展开。总体感觉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为后续的展开做了铺垫。

整个故事框架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行,说明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记述,也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整体很有魅力。

作为普通观众,参观体验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画面震撼人心,特别是在片头,有世界末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对家人、国家、地球等,并没有过度的煽动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地球还很美”。另外,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需要在续集中进行更多的讨论。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丰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抓不住重点。

看到末日即将到来,有人提前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者坐下或站着,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鸡蛋。这可能表达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流浪地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观后感7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例如从地面一向上升到俯瞰地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则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蚍蜉撼大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种悲壮,还有陈胜吴广式的干劲与豪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夫死,死国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传统古典的文化内核。

这部电影真正触动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温情和牺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个数千年古老礼貌的灵魂,仿佛在一堆重工业的机甲外壳中重新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一向认同这样的观点,农耕文化属性、标准意义的传统中华礼貌其实早在南宋崖山海战之后魂灭,其后明清可是是僵尸一般苟延残喘的存在。礼貌的内涵高低,与物质礼貌成果的体量不必须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那些本质无非是在历史故纸堆中抠抠索索,沉溺于千年文明古国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构成真正的文化输出。

正如电影里所呈现的,脆弱的人类,包裹上坚硬机甲与外骨骼,在险恶的'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那么,眷恋故土、乡愁无限的农耕礼貌,在重工业钢铁基建的庞大外壳中,究竟是古老礼貌的复活,还是新型礼貌的诞生?

也许,两者皆是。不一样礼貌的相遇,并不必须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历史上的中华礼貌曾因野蛮民族征服而渐渐形存神亡,但古巴比伦礼貌却与古埃及礼貌在海上遇合诞生出古希腊礼貌,并延续为一脉相承的古罗马礼貌,又在文艺复兴中成为现代西方礼貌的源头。

《流浪地球》呈现了某种传统礼貌与现代工业的融合,焕发出古老而又崭新的生命力,才是这部影片最值得激动的地方。

“没有利他主义就没有真正的礼貌”,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显然违反人性。尽管抒情诗朗诵式的台词对白比较影响观感,这部电影中多处“利他”行为,其实都没有脱离自利的基础。

救援队长王磊如此执着运送火石去杭州,是为了杭州的妻儿(电影因删减而未明确交代),刘培强若不是为了地球上的儿子,恐怕不必须会选择为了地球存亡的一线生机(尽管AI计算的成功率为0)而放弃空间站,而最终联合政府批准这一行为,也可是基于他们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绝对理性。

电影里最贴合原著精神的台词来自AI,“让人类坚持理智,确实是种奢求”,然而个人更喜欢另一句,“没有人的礼貌,不能算真正的礼貌”。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类似于奇迹。如果电影最终人类没有选择相信期望努力拯救地球,一个保存着受精卵和种子的小小空间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补给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谈不上让礼貌存续。倘若礼貌的内涵没有具体而微地体现为每个鲜活个体的精气神,就算保留历史遗迹,礼貌实际上已经断绝。

尽管国内电影工业水平与好莱坞存在着客观上的水平差异,但《流浪地球》主创团队尽最大努力用可能争取到的资本和人力物力进行了尊重行业规律与标准的合理投入,并为资料产品注入贴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所以电影在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侥幸。

原本,科幻小说在国内大众文学中算是相对冷僻的类型,而国内落后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更缺乏清晰区别的产销流程。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佳作的诞生或许更取决于天才型电影人。而商业电影的制作,如果总靠灵光一闪、情怀一现或流量明星,则注定不可能持续。作为商业电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严格来说还算不上精品,可是相比市场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滥造精神垃圾,已经是“物以稀为贵”了。

期望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带动国内科幻小说题材从冷僻转为热门,也能推动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完整和成熟,能够稳定批量产出具有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意义的合格品,这才有更大可能性创造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

《流浪地球》观后感8

应我那美丽的媳妇儿之邀,特来为我俩的第一次贺岁档观影《流浪地球》来写个影评。此时恰值《流浪地球》超越《疯狂的外星人》成为票房第一,在竞争激烈的贺岁片市场里杀出一匹黑马架势。之前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流浪地球称之为票房黑马,看了一些资讯才知道缘由:相比于另外两部贺岁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流浪地球》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流量保障的演员,没有票房保障的噱头。里面的主演之一吴京,其实也是过来客串一下的。据说,剧组拍这部戏的时候真的是一切从简,为了压缩演员成本,找的主演也不是什么大佬,尽可能动用一些人际关系找些大佬来客串一下。电影基本完成了拍摄工作,吴京过来客串,个人又投资了6000万,给予了这部电影能够进一步打磨的资本,所以呈现今日的口碑。综上,我希望大概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前期各方面压缩成本,缺金少银的前提下,制作而出。

客观分析这几年成功(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国产片,无不嵌套着“第一”的光环。第一部真正戳中社会矛盾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第一部展现我部队装备我国防男儿的电影《红海行动》……你会发现一个电影的成功似乎如果你优先把握一个题材,那么你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当然,《流浪星球》是第一部完全国人拍摄国内制作的科幻类题材动作片。对比于好莱坞特效大片,我们光看场面,并没有看到我们有哪里很挑剔的地方,就技术而言已经为国产科幻题材奠定了很高的基调,因此从这点而言,我觉得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加之电影里面体现出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拯救地球的动容,刘培强(吴京饰演)上将无孔不入的中国军人的气魄,无不触发人们去维护这部电影的好评。因此,方有后面有人因为《流浪地球》豆瓣评分由8.4下降至7.9,从而去恶意给豆瓣APP打低分的事件。再者,特效电影尤其3D效果非常不陌生的情况下,国产电影似乎没有人去填补那一空白。我觉得是国内没有很好的'故事题材,国内的小说充斥了魔鬼神兽的想象力,对需要一定科学基础的科幻类作品优秀者寥寥无几。但是吧,我突然想到《复仇者联盟》系列,其实里面也没有太遵循一些科学规律,也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好吧,其实这本质上还是从一部特效片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从纯粹科幻的角度,还是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部电影的。

拯救地球永远是科幻类题材的灵感,只不过这次站出来的不是超级英雄,而是人类自己。而且,人们似乎都准备了两个plan,一个救活更多的现存人员,另一个是无奈的把基因放在太空里漂泊。只是对于第一点,大多数想法是看到人类的渺小,从而会逃离地球。然而,这一次,人类拯救自我的过程中,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地球。所以,不会像《》里面争夺诺亚方舟那样发现人性方面的博弈,演化为灾难之后的不团结。这一次,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因此大家需要团结,我觉得这是故事本身给予我们温暖的地方。无论尊卑,每个人享有活下去的权力;为了活下去,人们必须无比团结。

细细分析《流浪地球》少了点什么,抛却“第一部国产科幻片”的光环,它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我没有读过刘慈欣的原著,可能这些不完美来自于电影的演绎,抑或both。而后看了另外一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豆瓣评分9.2分),对比下来,发现《流浪地球》看完给予我们的只有遥不可及的想象,没有可以触碰到的源于现有理论的踏实感。比如《星际穿越》里面有源于相对论的时间的压缩与拉长,有借助于虫洞的时间穿越的可能性,有五维空间态的绕脑……正因为有这些基于你现有认知基础上的遐想,你会觉得故事本身那么紧凑,看完是充实的。但对于《流浪地球》,你会发现一些明显的槽点,称之为bug也行。毕竟脱离了能够让人感受到的理论依据的作品,是禁不起每个人的信服和认可的。

总之吧,对于这部电影,它在捕获观影者的角度是成功的,但是并不能经受住影评人的细细品味。

《流浪地球》观后感9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例如从地面一直上升到俯瞰地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则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蚍蜉撼大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种悲壮,还有陈胜吴广式的干劲与豪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夫死,死国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传统古典的文化内核。

这部电影真正触动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温情和牺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个数千年古老文明的灵魂,仿佛在一堆重工业的机甲外壳中重新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一直认同这样的观点,农耕文化属性、标准意义的传统中华文明其实早在南宋崖山海战之后魂灭,其后明清不过是僵尸一般苟延残喘的存在。文明的内涵高低,与物质文明成果的体量不一定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那些本质无非是在历史故纸堆中抠抠索索,沉溺于千年文明古国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输出。

正如电影里所呈现的,脆弱的人类,包裹上坚硬机甲与外骨骼,在险恶的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那么,眷恋故土、乡愁无限的农耕文明,在重工业钢铁基建的庞大外壳中,究竟是古老文明的复活,还是新型文明的诞生?

也许,两者皆是。不同文明的相遇,并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历史上的中华文明曾因野蛮民族征服而渐渐形存神亡,但古巴比伦文明却与古埃及文明在海上遇合诞生出古希腊文明,并延续为一脉相承的古罗马文明,又在文艺复兴中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流浪地球》呈现了某种传统文明与现代工业的融合,焕发出古老而又崭新的生命力,才是这部影片最值得激动的地方。

“没有利他主义就没有真正的文明”,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显然违反人性。尽管抒情诗朗诵式的'台词对白比较影响观感,这部电影中多处“利他”行为,其实都没有脱离自利的基础。

救援队长王磊如此执着运送火石去杭州,是为了杭州的妻儿(电影因删减而未明确交代),刘培强若不是为了地球上的儿子,恐怕不一定会选择为了地球存亡的一线生机(尽管AI计算的成功率为0)而放弃空间站,而最终联合政府批准这一行为,也不过基于他们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绝对理性。

电影里最符合原著精神的台词来自AI,“让人类保持理智,确实是种奢求”,然而个人更喜欢另一句,“没有人的文明,不能算真正的文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类似于奇迹。如果电影最终人类没有选择相信希望努力拯救地球,一个保存着受精卵和种子的小小空间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补给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谈不上让文明存续。倘若文明的内涵没有具体而微地体现为每个鲜活个体的精气神,就算保留历史遗迹,文明实际上已经断绝。

尽管国内电影工业水平与好莱坞存在着客观上的水平差异,但《流浪地球》主创团队尽最大努力用可能争取到的资本和人力物力进行了尊重行业规律与标准的合理投入,并为内容产品注入符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因此电影在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侥幸。

原本,科幻小说在国内大众文学中算是相对冷僻的类型,而国内落后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更缺乏清晰区别的产销流程。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佳作的诞生或许更取决于天才型电影人。而商业电影的制作,如果总靠灵光一闪、情怀一现或流量明星,则注定不可能持续。作为商业电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严格来说还算不上精品,不过相比市场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滥造精神垃圾,已经是“物以稀为贵”了。

希望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带动国内科幻小说题材从冷僻转为热门,也能推动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完整和成熟,可以稳定批量产出具有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意义的合格品,这才有更大可能性创造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

《流浪地球》观后感10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大年初七,我终于迫不及待地拉着老婆进了电影院把《流浪地球》看了。从一月份听到这部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简介开始,到我写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为止,我几乎每天都会关注这部电影的各种评论,直到最终我也忍不住心痒痒,想说点自己的感受。

不喜欢科幻的人可能不会太多关注这部电影,即便它的票房现在已近40亿,即便它早已轻松干掉了春节档全部其他电影,稳坐华语电影史亚军位置,向冠军发起了挑战,上了新闻联播,并且被全球称赞,即便它已让你感动到泪流不止,在电影结束后你可能最多就给一个“还行”的评价。老婆的感受大概就是这样,喜欢喜剧的她甚至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说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因为影片前半部分基本都是笼罩在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里,不停地死人,所以尽管后面我们都看到泪奔,也改变不了她不喜欢这类电影的事实。事实上,我看喜剧、剧情、爱情或者军事片时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比如像56亿票房冠军的《战狼2》,我不仅没进电影院,甚至只是在网下载后,半小时内拉着看完的。但《流浪地球》不同,它让我感觉兴奋,因为它是我喜欢的类型,科幻。有人说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有人说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也有人在吹毛求疵地理性分析它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事实上对于为何人工智能莫斯判断,以助推器引爆木星表面氢气来避免地球和木星碰撞的方案成功概率为0,而最终却成功了,我也有很大的疑问。如果硬要我解释,我认为是几十亿地球人求生的念力和甘愿为希望做出的自我牺牲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我来说,一它是科幻,二它是个好故事,三它让我感动,这就足够了。观影是一种体验,不是上课学习,能带给我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新鲜感,这才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当然,如果故事的科学依据能更充足,这种体验可能会更有魅力。但这并不妨碍毫无科学依据的故事一样能吸引人,比如动辄就干掉一个太阳系,甚至瞬间灭了一半宇宙生灵的《复仇者联盟3》,比如影屏无法展现的小说《神墓》,相对来说,一个挡道的木星就让地球人灰头土脸,总觉得有点小屋见大屋,但真实与虚幻一样都有魅力。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地球和太阳都是有寿命的,只不过相对于太阳剩余50多亿年的寿命而言,人类不到百年的寿命实在是短暂到只能用近乎静止来形容。因此我们总觉得太阳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其实从理论上来说,那也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生存危机也是由此将引发的一系列必然事件。科幻作品,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指引,或者只是我们排遣生活压力的精神大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流浪地球》都是一部好电影。

曾经,假期我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提前在网上下载一堆电影,然后一口气连着看完,不感兴趣的拉着看几分钟完事,感兴趣的`就慢慢看完。一看一整天,就像大学时跟某位同学周末打台球一样。而花钱进电影院看电影,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但四件事情的发生把我看电影的地点从卧室成功变成了电影院,一是真正好看的电影现在已经在网上下载不到了,版权都已被保护;二是儿子从不给我机会安静地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只能找一个他不在的地方才能看;三是与家庭工作隔绝的电影院,可以让我享受短暂的宁静;四是国产电影拍得越来越好了,而且我期待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比如科幻魔幻。

因此,尽管电影票价在涨,我反而越来越多购票观影。从我期待的《寻龙诀》,到老婆期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给人惊喜的《白蛇缘起》和《来电狂想》,也有让人失望的《云南虫谷》,有过情人节用的爆米花剧《一吻定情》,更有严肃深沉感人的《流浪地球》。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娱乐方式,我不再认为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浪费钱,因为比起缺钱,现在更缺少可以安静享受一部电影的宁静时光。

《流浪地球》观后感11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看到题目我就在想: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呢?是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了,他非常孤独,在流浪?还是我们生存的地球在流浪。还是

我开始看了,这部电影讲的未来的地球,未来的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人们操控着方便的机器人,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是人们因为破坏环境,不保护大自然,对一次自然灾害不以为然,如一次山洪,一次火山爆发,一次海啸。这时的太阳已经快彻底老化了,它开始膨胀、变大,会把地球吞噬掉。为了不让地球毁灭,人们采集火石为能源,把地球向前推进,而地球离太阳太远,会让地球上变冷,地球到处都在下,气温低的人,如果不穿特制服装,就会直接在身上结冰,在这种环境下人类为了生存,于是在地球上建造了100多个地下城,人们就居住在地下城里,地下城离地表近有5000米。地球竟然变成了这样。

电影的主人公刘启带自己爷爷以前在水中救了的小女孩去地上世界,他们穿上了采集火石的工作人员的服装,乘坐了15分钟的电梯来到了地上世界,这是地球也不像曾经那可爱的地球了,人在地表必须穿上特殊的衣服,戴上头盔。穿好装备后,他们坐上了一辆运送火石的车,跌跌撞撞地向前移动,然而刘启却偶然,因此学会了怎么样开这种运送伙食的车。可是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碰撞了其他的'车,被关了起来。他的爷爷为了赎出他们,带着礼物来找警察,但是警察查出了他的爷爷也曾经也不遵守交通规则出过问题,所以也将他的爷爷关了起来。与刘琦关在一起的一个人挑衅了刘启,他尤其非常生气,拍了一下墙壁,结果发生了大地震,地震非常的猛烈。大家赶快穿上了在地表生存的衣服。这时挑衅了刘启的那个人还没有出来,他呼唤刘奇救一救他,刘琦冒着被压死的危险就了这个人,我感受到了,尤其是一个在危难时候不怕困难拯救别人的人。

有刘启的爷爷开车,他们一路躲着因为地震而掉下来的石块,安全一些的时候,刘启的爷爷给大家讲述,他的童年生活,讲刘启的奶奶给自己做的葱花面。他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那时候人们都追求一种叫钱的东西,而不顾我们生存的地球。这告诉我们,还有一种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应该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

这场地震导了致许多地下城瘫痪,地下城里的人们许多都死亡了,但也有生存又来的。

为了拯救地球,他们一行人想利用唯一的一块火救命的火石,就在这时,刘启想起了他的爸爸小时候告诉他:木星就像一个大气球,里面90%都是轻乞,所以他决定点燃木星,用木星爆炸后的通冲击波推动地球。准备让继续让地球推进,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发射激光的大型装置,以火石为燃料让这个发射光线的装置发射一道长长的光线,以里此点燃木星。

为了使光线发射,还需要对接一个装置,刘琦一行人中只有四个空闲人能够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装置太重了,他们没有办法推动。于是刘琦的妹妹呼吁大家都都来帮忙,一起推动这个装置,来推进地球,第一次人们为了逃命,都与无动于衷。但是第二次留起的妹妹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来劝说大家,告诉大家这是这还是有希望的。于是好多人都一起来帮助他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用力,终于成功了。

一切都完成了,但是光线距离火星还有500千米,光现再也不能向前延长了,刘启的父亲是一个太空中的领航员,他决定牺牲自己,点燃领航员在宇宙的太空基地,以此来延续过点燃木星的光线,我体会到刘启的父亲的行为非常高尚,他牺牲自己保护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他的牺牲是值得的。他救了地球上无数人的性命。

看完了这部精彩的电影,我有了许多感想,我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平时节约资源,节约用水,不浪费。我还要倡导别人也保护环境,让地球妈妈变得更加美丽!

我要从今天做起,不让未来的地球在太空中流浪。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我从来未敢想过若干年后的地球会冰雪覆盖,没有任何的光明。《流浪地球》无疑拓宽了我的想象能力,但真正口碑好的片子不仅仅是为了拓宽人们的想象能力,更是为了留给人们深刻启迪的。

一、要心怀希望

把希望放在第一说,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片头初中生韩朵朵的班长夸张的语气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很多观者在看到这一幕时,心情大致和韩朵朵一样:“过分了吧?”但越到后面,希望就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CN—171—11救援队队员们不计一切甚至肯牺牲自己来保全火石,为的不是希望吗?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它可以是盼望着东风来临的欢喜期盼,也可以是17年坚守领航员空间站只求与亲人团聚的父爱,可以是凄清夜晚的一颗明星。所以,我们要永远心怀希望。

二、好好活着

王磊上尉在最后时刻下达的命令——“好好活着”——让人潸然泪下。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世界末日面前全变成了小事。有这么一句话:“不能跑的人想想不会走的人,不会走的人想想没有腿的人,没有腿的人想想没有四肢的人,没有四肢的人想想没有思想的人。”人生在世,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在困境面前我们要学会昂头,好好活着。记得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与刘启一起逃出派出所的小黄毛问科学家老何死是什么感觉,老何当时说死很痛快。但当危险袭来时,他却比谁都想要求生。这一调侃式的情节告诉我们谁也不想死,好好活着吧。

三、珍惜身边爱我们的人

刘启和韩朵朵这一对兄妹在影片中可以说是感情最深的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刘启和韩朵朵进入到通往地面的电梯时,刘启把妹妹的`头盔一把拿过,一脸宠溺的看着她。虽然朵朵老是一口一个“户口”叫着他的哥哥,但他们的互相珍惜,互相依赖,是很早就有了吧。坚守空间站的刘培强,也时时刻刻没有忘记他的儿子。与四岁儿子分离的场景永远定格在他的记忆里,这么多年,他从未放弃过在自己的窗边画木星形状,他知道他对不起儿子的太多了。但没办法,他是领航员,他有事业。最后刘培强与刘启的对话更是引人泪崩。身边爱我们的人很多,请好好珍惜。

四、不要永远保持理智

拥有强大智慧的人工智能莫斯,被加加林时代的一瓶烈酒摧毁。它的一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让我深受触动。人类注定不能时刻用冰冷的数据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人类,有血有肉有感情。理智能提高我们成功概率,但请不要永远保持理智。刘启如果保持理智,他不会为了妹妹的一句话对学校故障操作,会在最后关头放开妹妹的手,如果刘培强保持理智,成功率0%方案不可能圆满成功…。

五、回家与传承

刘培强说:“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但如果这个家没有了人,便变得毫无意义。韩子昂回忆之前与老伴的幸福生活,语气中洋溢着甜蜜,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味道。我想,不管人们是关注太阳,还是关注钱,不管家里的饭是咸是淡,只要有家,我们的生活便有了奔头。老何在抽烟时看到的:“天冷了,记得穿秋裤”是否想起了他的家,他的妈妈?韩朵朵在韩子昂死后的那句:“爷爷不在了,我们的家在哪啊?”让人心凉半截,韩子昂临死叮嘱刘启的“当哥哥要保护好妹妹,带她回家”让人痛苦惋惜。

回家之后,便是传承。刘启作为航天英雄的后代,在片尾也成了一个航天人。而他的“流浪地球”计划竟与刘培强当时执行的计划那么相似。贯穿全篇中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更是让我们学会传承。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流浪地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刘慈欣小说。十好几年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刘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结果我一读就被他吸引住了。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体》等小说还读了、听了不止一遍。

前几年就听说他的《三体》等将会被改编成电影。我十分期待。没想到第一部成为电影的大刘作品是《流浪地球》。没话说,当然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我的idol。

毕竟已读过原著了,我以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个京剧发烧友,所欣赏的不是折子戏的内容,而只是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说“几乎全新”,是因为,电影还是使用了小说的大框架——太阳将出现能蒸发掉地球的氦闪,为应对此危机,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制造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开出了公转轨道,走向了星际流浪之旅——尽管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记得小说以科学应对方法为背景(重核聚变技术、地球发动机),写的`主要是哲学的故事(如做出预测的科学家因为氦闪没有如期发生而遭到处决)、伦理的故事(成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恋观的改变),而我所看到的电影,展示的基本是一个灾难故事。

改变地球走向和人类命运的全球人类联合行动,怎能没有争议,怎能无阻碍地进行?这其中当然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为不同的媒介,电影发挥自己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的特长,讲几个与小说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是可以的。爱情的故事、亲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类勇气智慧和能力的故事......这些统统都可以讲。

本片选择的是讲一个灾难的故事——因没有充分考虑到木星引力导致的地震对行星发动机的冲击,失去40%以上动力的地球将被木星吞没,只是因为几个小人物的偶发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应当承认,电影的画面是令人震撼的。作为灾难片,它虽然还难及好莱坞大片《20××》、《后天》等,但它还是拍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有人称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

让我不满的是,它在情节设计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仅20年后,人类就发展出重核聚变技术,令石头成为星际航行的燃料,推动地球这么大的飞船行动,并将达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学技术,实在是太黑了!科幻当然得有想象力,这是可以的,事实上,原小说就是这么设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拥有如此黑科技的人类居然还要利用木星的引力为地球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么能让地球遭遇与木星相撞那么大的风险呢?这么大的风险,人类居然没有应对预案,居然在灾难发生前几天才知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灭顶之灾后,人类联合政府,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库、权力机构、科学家基本是束手无策,在地木发生碰撞前一周就放弃了一切努力。这种人类,也未免太没毅力了!而中国一位十几岁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员父亲,却轻而易举地想出了对策,并不惜牺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实施,最终挽救了地球,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么顺利,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高达11km、可以推动地球的发动机有些卡壳。他们不是运用别的机械的力量,而是花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组织了百十人“撸起袖子”,靠人力将其推过去,这也未免太low了!

中国拍科幻片,以中国人为主角,让中国人去拯救世界,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让我感觉羞愧的是,里面的中国人,脾气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认父亲,开口骂父亲,居然还叫养育自己的外公为“老东西”。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不冷静、不礼貌,为什么要这么暴躁呢?

虽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处,但作为中国科幻起步阶段的作品,《流浪地球》还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学上的硬伤,也不比《x战警》、《钢铁侠》之类美国电影多。我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听着这句从地下五公里一间教室里传来的发言声,我跟着电影《流浪地球》开始了奇妙的旅程。周五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观看了这部大热的电影,电影里面的这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未来,太阳的老化给地球带来了许多灾难,一场海啸、一次旱灾、一座城市的毁灭,都在告诉着人类,太阳系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为了自救,地球联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计划”,动员地球上全部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4.2光年的新家园。同时,人类还在30年里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陪伴地球一起度过漫长的流浪之旅。看着一万多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将地球慢慢推离原来的轨道,渺小的地球拖着长长的尾迹一步步迈向新家园,那场景真是太壮观了。

开始的一切还很顺利,但是随着地球与新家园的接近,地球与木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危险即将降临。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发动机不断出现故障,停止了运转,地面上的建筑纷纷倒塌,杭州、上海等等很多地下城也出现了塌陷,随时都会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强大的星际引力正在把地球一点点的拉过去,最终吞没地球。经过测算,联合政府决定采取备用计划,让“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脱离地球,独自去往新家园,而地球则被放弃了。联合政府发布了全球广播,告诉人们这个最不好的消息,让大家用这最后的时间陪伴家人。听到广播后,几乎全部的救援队都掉头回家了,放弃了继续救援的努力。但是一支中国救援队没有放弃希望,他们想到,木星是由氢气构成的星球,地球大气主要由氧气构成,虽然木星已经把地球的大气俘获了,但是也给人类一个点燃木星并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脱离木星控制的`机会。于是,他们来到了最近的苏拉威西发动机,冒着巨大的危险准备重新启动发动机,集中它全部的火力点燃木星。然而,他们的力量太小了。救援队员韩朵朵对着麦克风向已经离去的其他救援队伍播报:“我们的救援队正在执行最后的救援任务,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这种东西。但现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那些听到播报的救援队伍逐渐认识到,没有了家,见到家人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们一个个重新掉头加入中国救援队,大家齐心协力重新启动了发动机,可是火焰距离木星还有5000公里,根本不能点燃木星的大气。与此同时,空间站上的刘培强中校也在努力劝说联合政府放弃备用计划,帮助地球脱离危险。他说“一个没有人类的地球还是地球吗?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终于,联合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驾驶着载有30万吨燃料的空间站像一根火柴一样冲向木星,最后与木星一起被点燃,巨大的冲击波终于将地球推离了木星,地球重新活了过来。这个过程中,救援队长牺牲了,韩朵朵爷爷牺牲了,许多不知名的人都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地球活下去,让人类活下去。

电影结束时,我又想到了开头那个女班长说的话,在我们这个年代,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没有了希望,就没有未来,有了希望,人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爱护我们的地球,心中充满希望,好好努力,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地球。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看完春节档最受瞩目的影片《流浪地球》,心中无比激动,中国人也能拍出如此气势恢宏、脑洞大开、特效很燃的科幻片。我从中提炼了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希望。如果说梦想是用来追寻的目标,希望则更像火种就是在梦想未能达成,甚至几经破灭时的那团不灭之火,是想要实现梦想的那份执着与热情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渴望。如果梦想是我们所期待的某个结果,是故事的结局,那么希望就是奔向那个终点过程中的不竭动力源。

希望是人。哪怕只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你的家人,是刘培强中校的家人,因为他们还在地球上,所以他不能放弃地球,即使冒着违抗命令,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也要去做,这很卑微吗?自私吗?不,这只是最基本的人性。我们虽渺小却不卑微,我们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也有选择如何生存的权利。面对末日,是奔向前方所谓避难所的家,还是回头拼死一搏。

希望是一个信念。是不能再死人了我不想让他们白死!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发动机点亮的是全球35亿人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所谓绝境中求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往往绝望与希望是同时存在的,同归于尽总好于坐以待毙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了。

希望可能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老人与海》的老渔夫,连续84天未有所获,他却依然满怀希望继续出海,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他的希望支撑着他的梦想。失聪的乐圣贝多芬又是怀着怎样的希望完成他的命运的呢!

希望也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肾上腺素突增。当人经历某些刺激,身体本能的就会产生足以拯救自身的希望之源,那是人类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本能反应。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作为人,有感情,我们不是只会趋利避害的机器。纵使有被污蔑的可能,还是有那么多人在扶与不扶中选择了伸出援手,他们宁可相信人性本善,愿意拥抱着善良的希望之光而活。

关键词之二:回家。希望往往是要在梦想的指引下发挥作用的。无论是空间站里的刘培强、满脸泪痕的韩朵朵,还是即使得知世界末日来临,也要奔回家的那些或恐惧或无助的人们,甚至是永夜中凝住的鲸鱼。希望是帆,梦想是岸!通篇,无数人的梦想就是:回家!网友戏称:外国人遇到危险了是想怎么逃离地球,中国人却是死也要带着地球流浪。乍一听,挺可爱的想法,不免让人有些发笑,细想起来,却脱不开国人对家的执念。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妻子对丈夫说:有你才是家;没你,那只是一间房。孩子说:妈妈去哪我去哪妈妈就是孩子的家。《老人与海》,海就是老人的家。有人攒了一辈子、还了一辈子也要买套房,称之为房奴,不过那也许就是他们眼中的家吧,可以卸去所有伪装、可以在里面葛优瘫、可以不在乎美丑,还自己一刻的自由。家,也可能简单到就是爷爷嘴里吃的那口很咸,却一口都不敢剩的奶奶做的葱花面。爷爷没有了,哪是我们的家啊?你,就是我的家!

人类,这一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我带上你,你即希望;希望推动地球,寻回美好家园。但压抑不代表阻力,那也许就是绝望中的希望,是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存在!虽渺小如尘,却存在着,并愿意燃情希望、拥抱梦想,挟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追寻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