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8W 次

阅读国学经典,除了在立志、勉学、修身、处世、慈孝有引领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1:

我生于曲阜,求学于曲阜,曲师大毕业后工作在邹城,一直浸润在儒家文化的氛围中,对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孟子研究院成立以来,有机会聆听了多位国学大家的精彩报告,厘清了一些错误的认识,有豁然开朗之感。对学习国学,也有一点粗浅认识,谈出来与大家共勉,识者匡之。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涵养民族精神、推动时代进步的不竭源泉。

中国本来是没有国学的称谓的,正如中国本来也没有国剧、国画、国医……这样的一些尊号,把传统的以经史子集为中心的四部之学称之为国学,是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并彻底改变中国文化生态之后的事。国学一词,过分强调了与“西学”的差异,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中国传统的,就可以叫做国学。其实按照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见解,近代以来中学(国学)与西学的差异,实际上是古典之学与现代之学的差异。国学是中国的古典之学,它和西方古典学问有着共同的敌人,就是以科学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学术。

国学是中国的古典之学,这话有两层涵义。第一,国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是古典的而不是现代的。古典时代的人,相信孔子的话 “道问学而尊德性”,读书求学,目的是让自己的品格提升,成为一个大人君子;而现代学问,却把一切当成了标本去研究,如果一个人能从被湮没的文本资料中发现一条文献,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他还能对文献作一番评价,这个人简直就是了不起的学者。却不知这种完全漠视古典作品当中蕴含着的全人类的精神价值的作法,在古代是最被看不起的。第二,国学研究的是经典之作。现在很多人,把《弟子规》、《三字经》、风水、打卦、厚黑学这些东西也看作国学,这是对国学的最大误解 。国学要关心的,一定是被历史选择了的伟大典籍。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呢?这个问题古人是不屑于回答的。先秦时庄子曾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宋儒程颢临终前,他的学生说,老师,您一辈子的性命工夫,到了生死关头,要用一用吧?程颢道:学问到了需要谈有用无用的时候,就是学问的末途了。于是含笑而逝。但在今天,由于世人普遍地受工具论的影响,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学,或者说国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

我认为,国学的第一个价值是给中国人以尊严,让中国人重新找到自己早就被抽离的脊梁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国学中的一脉倡导高贵的人格,让人正视自己性情的不完美,通过向往圣先贤学习,发现生命的庄严,人生的价值。当代中国人,已经在金钱和物欲中迷失太久,不再有向上的追求,不再关心宇宙的伟观,每天为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孩子而忙碌,他们满足的,只是人欲,却不是真正的理想。国学能教人有真正的理想,懂得人生真正该追求什么。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国学凝聚着古人的深刻智慧。这些传统的资源,将会帮助我们走出蒙昧,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难想象,一个邯郸学步的民族可以有真正的创造力。为什么今天很难出现民国时期那样大师辈出的情形?今天的学者也好,科学家也罢,都没有受过传统的教育。要知道,传统教育是教你如何做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才能做好学问、做好研究。

国学应该如何学?这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其实,孔子早就有答案。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国学的研习,不该如很多私塾那样,只让孩子死记硬背,更不该如很多培训机构那样,请一些江湖术士,大讲国学与管理之类的七拼八凑的东西。国学的学习,要从性情开始,所以孔子强调诗与礼乐的教化作用。在学习国学时,就一定要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放到重中之重。同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学更要有实践(习),只有自己亲自践行,努力清修,才能有真正的学问可言,才能真正领会国学的好处。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习国学,是一个负重爬山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深入其里,方可窥其门径。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才会完善。在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学”要学的精,“学”要学到老,学到底。只有坚持到底才会得到胜利;只有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诫人们: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荒废在于贪玩嬉戏。成功在于多思而慎行,毁灭于随心所欲。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名了,但他还是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写作字数。这种写作上的“勤”,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不朽著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勤”,造就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那样的伟大文学家,造就了镭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那样的伟大科学家,造就了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那样的伟大画家……又有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荒于嬉”,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思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师德是师业之魂——教师一定要修好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科学严谨、认真求实;为人坦荡、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知识丰富、语言生动、仪表整齐、举止文明,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要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养人,师才育人;德才兼备方为社会栋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怎样处事,怎样做人。师德是师风之根——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师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教育百年树人最重要的根。

总之,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我由衷地、感慨地说真不愧为是“国学经典”。它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循客观规律、如何获得快乐、如何构建和谐 ……今后,要把“国学经典”中精髓理念融入于工作和学习中,深刻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3: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