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结构化研讨心得体会参考大纲

结构化研讨心得体会参考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2W 次

第一次接触结构化研讨,还是去年十月份在县委党校里参加岗前培训的时候,之前不知道结构化研讨为何物?心理略有担心,曾经有过结构化面试的经历,所以,觉得两者应该是差不多的形式,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学习中总共进行了三次研讨,记忆尤其深刻。当时觉得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不仅灵活,激发活力和想象力,还能使人养成多维化思维的好习惯。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之后,又参加了两次结构化研讨,参加研讨的人数相比于以前更多了,而且都是单位的领导或者前辈,阅历和经历要丰富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加是多方面,甚至是海阔天空般的跳跃式思维。前后共计参加了五次结构化研讨,在此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结构化研讨心得体会参考

 (一) 结构化研讨有利于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一个人就多一条路子。一个人去面对问题,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难免有失偏颇,甚至会钻牛角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棘手。结构化研讨不同于开会,开会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发表个人意见看法,有的还担心说错说不好而不敢发言,但是结构化研讨不同,每个人都要发言,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不会去分出对错好坏,而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如此以来就使得问题分析地更加透彻,基本上可以直击要害;解决问题也愈灵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同一个方面也有多种解决办法可实施。

岗前培训班有一次研讨是围绕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更好的提质增效。有一个小组找出了50个问题,分析出40条原因,提出了关于体制机制、企业文化、个人素质、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合计23条措施。很多条目字字中肯,能够直接说到人的'心坎里,还有好几个人直接把研讨结果发给了之前所服务的企业。

 (二)结构化研讨有助于加快年轻干部的成长

个人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时候很难发现自己的短板和弱项,结构化研讨采取一种集思广益,踊跃发言的方式,使得经验阅历不丰富的年轻干部很容易发现自身不足,尤其是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方面,相比于领导前辈们是显而易见的,有比较才能找到差距,认识到不足之处才能找准努力的发向。同时还能拓宽个人的知识面,达到累积成多,厚积而薄发的效果。

还是岗前培训的一个研讨主题,干部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和个人能力素质。每个人每天都接触到网络,但是提到“互联网+”,却一下子懵了,“互联网+”加的是什么?如何把互联网加在工作学习中才能有效的提升工作效能和能力素质?针对性这些问题可以很清楚的把握住方向,去接触学习新东西,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个人能力。

(三)结构化研讨可以提升道德素质和修养境界

结构化研讨的主题不仅来自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很多现实生活中问题也会拿来研讨,既然研讨就肯定有其必要性,十二月份的研讨主题是感恩的心来自哪里?如何培树?如何带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说到感恩,每个人都知道要懂得感恩,可是感恩的心来自哪里?看看国际形势,中东地区常年硝烟弥漫、战乱不断,而我们能够安心上下班,陪家人;邻国朝鲜近几年来屡次进行核试验,无疑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我国一直强调和谐,重视发展,这些是感恩的理由。有了困难,想到的有家人亲人、同事朋友,甚至路边陌生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感恩的理由。一个善意鼓励的“大拇指”,一个理解宽容的微笑,这同样是感恩的理由。

感恩相对于个人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相对于大众是一种社会心态和文化,感恩更是一种境界,是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的体现,施恩知恩感恩报恩,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同事,让感恩之花盛开,让感恩净化自己的心灵,做到少抱怨、多努力,常怀感恩之心去工作和生活。让感恩形成一种社会导向,成为一种社会标准,形成感恩的大氛围。

 (四)意见和建议

1、结构化研讨不能流于形式、水过地皮湿

结构化研讨的标准流程是:提出问题→聚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每一环节都是围绕问题,问题又是来自工作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那就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流于形式,水过地皮湿,过后无痕迹。提出和分析问题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解决措施需要有具体实际的可操作性,不能是纸上谈兵凑字数凑条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更是有必要增加对措施的落实考核。

2、结构化研讨需要多元化“面向社会大众”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问题的提出有时候可以交给社会和大众来完成,甚至有不同层次的群体来参与研讨。尤其是社会舆论所指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此以来,分析问题更能直击要害,解决思路更宽了,更能贴近人民群众的诉求,有助于把问题解决地更加彻底。

3、把结构化研讨形成为解决困难问题的普通办法

结构化研讨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不能仅仅存在于党政机关部门,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等均可以采取研讨的形式去解决复杂困难问题,适当的进行引导,使更多的人知道研讨,懂得研讨。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建议,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