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69K 次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园建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1

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有如下三点:一是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二是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三是构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一小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你瞧,教学楼前橱窗里一帧帧醒目的优秀教师照片……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富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一小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和谐校园的乐章,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2

长达五天的值周生活离我们远去了。不是我夸张,这是我从一年级到现在的第一次值周呢!

以前,看着别的值周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心里真羡慕。带着值周生的标志,手中拿着扣分单,一句句正义的声音在走廊里回响,管理着走廊的秩序,真是威风凛凛。

当我成为了一名值周生时才知道,值周工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

相当好一名值周生。首先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平时要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衣冠整洁,不违反规章制度,遵守纪律。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好榜样。这些是做为一名值周生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次值周,提高了我与别人交往的能力,锻炼了我的胆量。以前,我甚至不敢向老师提问题,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而通过这次值周,我不仅敢于制止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还敢于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因为做为值周生,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通过这次值周,还锻炼了我的毅力。每到下课,同学们大都去操场上玩,而我则在岗位上工作,看到同学们象出了鸟笼的小鸟般快活,我真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是我是一名值周生,有责任在肩,于是打消了这种念头,继续站岗。

值周,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值周,提高了我的能,锻炼了我的胆量,培养了我的责任感。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3

国之古语:人命大于天!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自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对安全教育有如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

正如“安居乐业”一词中的“安居”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样,若不“乐业”,能“安居”吗?同理,一个学校,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业”;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业”。抓好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爱查阅资料,爱追踪讨论、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须注意,中国是历经长久的科举考试,以及前期的应试教育,令许多人走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胡同中。教师在抓教学质量时也会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业的魔鬼似训练,虽然让教室里的孩子们变乖了,不到处惹事了,但低视力的、低能力的学生却是一大片。这是教育中的糟粕现象,我们应该抛弃。古人常提“棋、琴、诗、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不说明了教育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各科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学生只有爱学习――――—乐业,才会杜绝在校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不良现象。才会让校园真正平安。

二、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应该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地对待,才能让孩子们“知荣辱,辨是非”,只有爱憎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对是非观念弱,荣辱感不强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许多事产生好奇感。在农村,由于一些家长的乱开玩笑的语句,更让孩子们带进了校园,不加辨别地说和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我觉得,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肖像权”、“名誉权”等,加强法律意识,安定校园环境。

四、亟待整顿的家长教育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独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现象随处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谈不上严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将馆,地主桌,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学要么守在喧闹的麻将桌旁,两眼发困不能回家,还挨赌输了的父母的气;要么钻进网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戏,看图像;要么独守“空”房,饱一顿,饥一顿;要么三五成群,从这个山坡,浪荡到那个街角,打架斗殴没话说。三是留守儿童,公婆管其生活,却不能引导心灵的成长。孩子对公婆的逆反心重,不听公婆絮絮叨叨念陈旧的教育。特别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长,学生在学校闹事,教师请家长,家长“忙”,总请不来;教师家访,家中大门紧闭。学校与家庭这一教育环节严重脱钩,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故,家长理应接受“培养孩子”的教育。

五、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写照。我们常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身正何谓范?一位教师,哪怕学富五车,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何谈敬仰?作为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会引以为荣,减弱学生的正义感。

面对学生,教师要“肚里能撑船”。宽容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当我们的孺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弄清事情的原委,给他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应该怎样做”的方向。只有学生认识到错误,才会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好恶来评价学生,一旦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面,教育只有失败,更谈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师、学生、家长、校园、家庭、社会都息息相关。不可忽视安全教育,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谐”的校园。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4

6月3日,我以责任督学的身份参加了全区20xx年“创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活动,现场感受了初中的棋文化,领略了实验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赏与品味了九四小学、向阳小学等来自全区20xx年11所“创现”学校的文化建设构想蓝图与实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关学校文化的专题培训,收获很多,感触颇深。

一、主题是灵魂,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优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它不是无源之水,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一所学校,要想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这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灵魂所在。纵观本次展示评比活动,无论是“棋”、“七彩星”、“红莲”、“家”、“德”、“雅”、还是“茶”、“惜”、“礼”、“橘”等文化主题,无不来之不易。就拿邓村乡来说,邓村乡是中国最美小镇,也是名茶之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学校确定为文化主题,围绕这主题,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以茶的清、纯、和、礼、苦尽甘来等茶文化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校均确定茶主题,但又各不相同,邓村初中的“人杰、地灵、茶香”旨在打造一个传承茶乡精神,培育优秀人才的校园;邓村小学以“新芽”为主题,构建“茶乡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儿都出彩”为办学理念,培养孩子知礼善茶,纯真做人、不屈不挠的品德;江坪小学则以“茶山书苑”为主题,将茶与书苑有机结合,实现“让芽芽们都出彩”的办学理念,既源自茶,又将茶的生长所需阳光、雨露、营养和生产加工要素溶入评价体系,让师生们在实践中体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与主题的有机融合是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点,全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物化是基础,既赏心悦目又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存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校内所有建筑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动,均是文化主题的载体。初中校门处黑白相间的棋子,校园内的棋韵广场,寝室里的学生个性展示牌,教学楼上“走好每一步,为一生准备”的校训,班级名称,步步为营的评价体系等等,让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学校的特色文化;江坪小学根据学校小的特点,一进校园一目了然的优势,计划将“自信扬善,博学创新”校训,“让芽芽们都出彩”办学理念用镏金大字立于教学楼上,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见到,时时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校门右手边是具有茶乡书宛特色的文化墙,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茶学、茶画、茶故事等,营造出一个茶乡特色文化氛围,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能感受茶的气息;邓村小学更以一个广场,一条大道,一园两廊为载体,构建了一个“纯真、优雅、正直、和谐”的环境文化氛围。无论是黑白相间的棋子,还是芬芳幽香的茶,均点缀着美丽的校园,承载着师生的心声,“文化”正逐步物化为师生活动的身影、工作学习的轨迹。

三、内化是关键,既净化心灵又激励行动

应该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理想,而内化的过程就是学校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校内所见所闻皆为学校文化,学校里的各种活动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师生员工都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品质。学校文化内化的过程是建设与实施学校文化最关键的环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内化的过程,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育人思想、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活动会逐渐将学校文化内化为学校师生的文明言行。江坪小学的

“江小nBA”社团、“龙飞凤舞”社团、“刚劲有力”社团、“奇异梦想”社团、“心灵手巧”社团、“彩绘童年”社团、“乒乒乓乓”社团、“挥洒自如”社团、“抑扬顿挫”社团、“轻歌漫舞”社团、“足以制胜”社团、“新闻速递”社团、“激情飞扬”社团的茶山书苑社团系列活动,实现了人人有去处、处处有老师辅导为目的,给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创造了特色展示的舞台,让师生们在文化活动得到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校文化正在师生心中开花;邓村小学“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养成为目标的“茶之行”好习惯教育;以身心两健为目标的“茶之帆”体育节;以个性发展为宗旨的“茶之韵”艺术节;以书香校园为抓手的“茶之声”读书节;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茶之源”书画节正在成为社团活动成果展示的平台。初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都是学校“棋”文化主题内化为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行为的结果。在学习中升华学校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阐释学校文化,在活动中培育学校文化,在言行中彰显学校文化,我们将逐步达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发展是超越,既功在现在又美在将来

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经历从经验到制度、从制度到文化的发展过程。超越经验和制度,达到文化层面,是学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从外在的约束性管理走向内在的自觉性管理的一个飞跃。目前,我乡三所学校均已确定茶文化主题,一旦主题确定,那学校的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标和内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学校文化的确立让学校的发展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学校的发展就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营养,尊重历史,以学校文化主题为纲,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做一名忠实的学校文化的“薪火传递者”;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实现从经验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愿景。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5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通过这些对这些内容的宣传、促进学校发展,保障办学规范,丰厚师生素养,彰显办学品位,展现学校的文化风貌。

学校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如:教学楼上镶嵌着金色的校训标语,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还有校园中央的雕塑及高高飘扬的国旗,这些标志性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世界。学校文化还潜在着育人、调控、凝聚、充实、创新、激励的功能。再比如,走廊上贴的标语“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MayIcomein?(我可以进来吗?)”“I wish you good health。(祝您身体健康)”等等,这些标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环境,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与生活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做了很好的引导和教育。

我校的校园文化还有独特的一面,如:在每个班级的门口贴着每个班的班级成员的照片、班名、班名的寓意、班主任的寄语。每个班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班名,这体现了班级的特点,这些寓意及寄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优美的图片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做人”。加强“爱校”的教育,培养母校意识。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方面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师生的思想品德的水平,推动学校的文化内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精心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遵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乐业、业精于勤”的教风,让我们师生共同为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6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要发挥作用,就要把文明内化到广大同学的心灵中,积淀到他们的思想中。办学就是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校园文化,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鼓舞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行为规范、思想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文化是小学的崇高使命,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贡献。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小学校园更是一个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世界,这里充满着童话与幻想,这里展示着追求与创造,这里显示着理想与希望。儿童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文化之光,有着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学而优则仕”以及与之有着某种“近亲遗传基因”相关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一个浅显的认识表层,而没有把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真正地解放、释放出来。

构建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考虑好它的认同和附加效应,使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使每个人都能够肩负起发展学校文化的责任,使学校文化能够促进每个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7

教育艺术的真谛在于快乐。 实施快乐教育,创建快乐校园,就要实施 “建设快乐环境,开展快乐活动,构建快乐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快乐校园工程”。 具体来说就是要: 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创设校园快乐时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环境育人平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倡导愉快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营造校园和谐人际关系。 变 “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乐学”。 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学乐结合,健康成长”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始终追求与要达到的目标。怎样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现代教育的理论与手段,营造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的校园环境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大课题。蓬勃兴起的快乐教育模式,顺应学生天性、植根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对快乐、轻松的学习生活的渴望与需求,为学生“学中有乐,乐中会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耕耘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张扬起一叶走向成功的风帆。下面结合我校在实施“快乐校园”建设中的做法和自己的认识谈以下几点,愿与大家商榷。

一、快乐校园应是一个温馨的家

在学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 “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项活动中相互尊重、密切协作、共同成长。 用心、用情、用智、用事管理学校。 在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用心 ----用心则功成,心意则相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校长应当是一个用心专一和用心良苦的 “理想守望者”。

当校长要用心专一。做校长既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投身教育事业,校长就应全心全意,专心致志,百分之百进入 “角色”。千万不可心不在焉,漫不经心。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20多年,把一所普通学校打造成一所著名的实验学校,其成功秘诀就是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管理和科研上,其用心之专一世人皆赞叹。可以说,用心专一是校长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北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过:做校长要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幻其务。这就是用心专一做校长的最好诠释,这就是做整个校长的最高境界。

当校长要用心良苦。校长的一切活动要从 “心”开始,用“心”对待。在日常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要舍得花心思,多“琢磨”,常“推敲”,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经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校长如此用心良苦必然会感染广大教师,一定能赢得教师用心工作的回报。有人说:“心”好,一切都好。对校长来说,这个“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这是所有成功校长的“立身之本”。

用情 ----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对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则是成就大业、增厚感情基础的动力和活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的呼声,是正气的弘扬,是做人的根本。作家梁晓声说过:教育是诗性的世界。校长应当是一个富有激情和满怀真情的 “校园诗人”。

当校长要富有激情。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心态年轻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富有激情。校长内心应当常常涌动着一种为人民办好学校的强烈的激情。这种激情会将工作的压力转变成追求成功的动力。当校长满怀激情地去追求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时,他就会变得崇高与忘我,就会教育事业、对教师和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和创新的欲望,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全体师生心中的火焰,铸造一种蓬勃向上、奋发昂扬的校园精神,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校长应当有一颗年轻的心,应当热情澎湃,激情飞扬。只有这样,校长才能走进师生的心灵,真正与师生意相通,心相印。

当校长要满怀真情。北京中关村一小校长谭玉芬提出并实施 “真情+服务=生命力”的管理模式,收到奇效。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校长要“以人为本”、“以仁聚贤”。人本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用情感呼唤情感。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校长要尽最大可能把工作建立在对教职工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的情感之上,以欣赏的眼光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对教师要多点关爱、多些关注、多份关心,做到严中有情、情中有威、恩威相济。如此才能“激活每一个细胞”,真正赢得全体教职工的信赖与响应,校长才能拥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用智 ---- 做学识渊博和思维聪颖的 “知本家”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校长应当做学识渊博和思维聪颖的 “知本家”。

当校长要学识渊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是种道德的政治的情感”,校长必须具备这种情感,真正把学习视为自己生命的第一需要。要广泛阅读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史地、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把学来的知识与学样管理和教育

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去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然后用心去研究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努力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在挑战日益严峻的教育战线上横刀立马,游刃有余,建功立业。

当校长要思维聪颖。校长在学校发展中要始终保持一个富有建设性与创造性的头脑和高瞻远瞩的情怀。要用战略家的眼光,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用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考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与时俱进地勾画学校发展的蓝图。要以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抓住机遇,自由创造,开拓创新。校长还要学会弹钢琴。校长要做“钢琴演奏家”,要让学校各部门、每一个教职工彼此发出共鸣,形成合力,奏响学校工作最美妙动听的乐章。校长要讲究领导艺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能魅力去引导、去带动、去激发每一位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显神通,让校园“知识与个性齐飞,人文与师德共舞”。

用事 ----贴近内心生活,激发工作热情

校长要真正地了解教师心中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遇有教师碰到困难、生老病死、子女上学、参军就业、婚丧嫁娶等,校长要口勤腿勤、主动关心、走访问候,送去学校领导的温暖,这样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实行“职务无称谓”制度和“平等共事”的机制,在学校里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人人平等的氛围,鼓励各种自发、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比如,娓娓道来的谈心、“风暴式”的讨论都将减少校长与教师之间、部门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威廉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我们大家都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作为校长要经常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重视,当他们作出成绩的时候,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校长是重视自己的,副校长也是看好自己的,就连学校的中层管理者也是认同自己的,被广泛认同的教师一定会有更高的工作热情。

写到这里,我想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的一句话:学习、工作是享受。当校长难,当校长苦。但是,别忘了,当校长很快乐。当我们看到全体师生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学、快乐的教,难道我们不高兴吗?

 二、快乐课堂应是一台精彩的戏

教育学认为:快乐教育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要求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注重的是课堂气氛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英国学者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应当是导火线,冲击波和”。因此,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是方法,在老师;实施快乐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在课堂。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有生气,环环都施,乐中有获才是精彩戏。快乐教育“自主、生动、开放”的特点为我们在课堂中储备了大量等待开发的。因此在实施快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要开放教学课堂,引进兴奋机制。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条件,因陋就简,开发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形式,开展观察、记录、操作、欣赏、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办报办刊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心理投入,使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者互相渗透,力求灵活多样,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活跃。课堂教学就像一道菜肴,能干的教师做得色、香、味俱佳,让孩子精心品尝回味无穷。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自身的注意力,有效分配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孜孜不倦地主动去观察、去实验、去调查、去探究、去发现,并且始终如一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研究、在快乐中进步。我校开展的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快乐教学,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聚焦着无数学生学习活动的目光,老师们通过“表演导入”、“故事导入”、“图展导入”、“乐曲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形式,抓住学生好奇、求知、喜闻趣事的心理特点,扣其心弦,让他们自然步入情趣横溢、色彩斑驳的教学殿堂后,再让同学们走出教室小天地,走进社会大课堂,到敬老院送温暖,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参加升旗仪式,以及参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德育教学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满园春蕾,开放的课堂、快乐的活动陶冶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学校举行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我校快乐课堂的研究成果受到广大家长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被《潍坊晚报》记者撰文在《潍坊晚报》上报道。二是创设形象生动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和学习兴趣。进行歌声进课堂、器乐进课堂、教具学具进课堂、多媒体进课堂的尝试,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愉快地活动、愉快地学习,不知不觉情感得到升华,轻轻松松知识得到落实。

这样,学生便会在“疑”的线路上探幽揽胜,渐入佳境,逐步提高,沉浸于探索之中而获得精神的增长与富足,学习心理也会朝着想学 ----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这一轨迹向前发展。

三是实施激励与发展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已、肯定自己,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开展“讲进步”、“送喜报”、“发奖票”、“戴红花”等永不过时的活动。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有 365个一点点,学生就多了365个快乐。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表演的大舞台,对学生的活动,我们还要做到“请勿打扰”。读书时,让他们读到底,发言时,让他们说到底。如果我们做到了“堂堂有表扬”“时时有欣赏”,学习也就会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件乐事。

三、快乐课间应是一片笑声的海

教育学认为:课间快乐活动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休息、学会娱乐,把天真活泼还给孩子,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让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益智增才,真正变校园为乐园。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认为:儿童参与教育就是参与生活。也就是说课堂是开放的,生活也是课堂,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必然是教育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无数的教育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课间十分钟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却潜在着发展学生素质的无限生机。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间要成欢乐风,八仙过海显神通,创新尽在玩乐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因地制宜动手、动脑,学会创造,自己设计课间活动项目,自己制作活动器材。这样的活动植根于儿童本性,尊重每一个儿童的个性,使他们的大胆想像与难得的创新思维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千差万别的想法和做法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在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中,我校同学自己用鸡毛、包装带、铜板制作毽子,舞得开心,踢得精彩,那优美的旋律,翻新的花样简直就是一种舞蹈。

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制作一批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与热情,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土”设施,建设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课间活动“快乐园”。在课间,校园里都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追逐玩耍的身影。他们或打篮球、或打乒乓球、或打羽毛球或围成一团跳绳、或踢毽子或在植物园里欣赏树木增长知识。让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玩,欢乐无比,构成了学生课间活动的伊甸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合作下,玩得开心,玩得实在,欢乐的叫喊声不断在快乐园中响起。

 四、课外活动应是一颗开心果

快乐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不仅是学生快乐的源泉之一,而且是他们全面发展个性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会给他们艺术天才的显露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快乐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课外兴趣活动以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科学头脑为目的而开展,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使开发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研究欲望成为可能。因此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会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活动热情,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探索思考,并且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能顽强地克服,不感到是负担,而感到是一种快乐。要把学生的情趣转化成素质、转化成特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做到:

1、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办艺术班,组建兴趣小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充分发挥特长教师、特长学生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所需,各得其所,展开活动,或挥毫泼墨、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或巧手制作、或球场竞技、或棋盘争盟、或上网操作……让学生在乐意融融的活动中养成各种素质,培养各类特长。在本学期,我校相继成立的舞蹈队、合唱队、器乐队、篮球队、乒乓球队、中长跑队、电脑班、绘画班、书法班以及各学科兴趣小组和广播培训班、小记者培训班都是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而设置的。各兴趣小组吸引了500多名学生参加愉快周末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的周末生活,提高了他们的休闲质量。

2、开展“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的兴趣活动,把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推向全员参与的广度与高度。让学生“人人都活动,个个都快乐”。当你在放学后走进我校校园,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片情趣盎然的特色活动,迎面吹来的是一股校园快乐风。

3、让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在校园里安家落户,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现代气息,实施“乡里的娃娃睁大眼睛网上看世界,泥巴孩子亮开嗓门高唱英语歌”工程,为课外兴趣活动增添新的活力。兴趣活动搭舞台,快乐教育育英才。特色各异的兴趣活动,把我校快乐教育装扮得多姿多彩,硕果满枝。我校女声独唱《祝福祖国》和学生舞蹈《推磨》在全市“师魂颂”演出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其中女声独唱《祝福祖国》参加了全市庆祝教师节大会演出。

蓬勃兴起的快乐教育活动,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走在探究快乐教育的快车道上,饱尝了一番“探究有苦,乐中有获”的艰辛与欢乐,但快乐教育的学问博大精深,我们的探究永无止境,然而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朝着“快乐教育”的目标攀登,我们的探究一定会渐入佳境,等待我们的将是一片快乐齐天的艳阳天。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8

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一所初中学校,发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基本上都是用钱“买来”的。无论是主要的公共场所还是活动场室的布置都是清一色的伟人头像或是一些名人名言,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代表校本特色的文化。给人家的感觉显得特别单调、苍白,既不接地气,也不够底气,更没有人文气。相反,一些名校却很少见到用钱“买来”的文化,而是源于校本的特色文化。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建设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体现。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秀,校园文化往往就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上,必须体现以下“五性”:

1.校本性:校园文化必须突出以校为本,源于学校,服务学校。

2.生本性:校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所以,学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要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影响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来直接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校团委、学生会以及班干部的带动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校园文化的创设者。

3.传承性与创新性:校园文化既要体现传承性,更要体现创新性。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吻合,与国际接轨。

4.多元性:作为校园文化必须体现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礼仪、传统美德、艺术、语言、体育等方面。

5.独特性:校园文化必须体现自己的独特性。独特性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了解本校的校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是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二是要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三是要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具有校本特色课程,打造有校本特色的社团、俱乐部或宿舍文化,创设有校本特色的墙壁文化、长廊文化、课室文化和班牌文化。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9

6月3日,我以责任督学的身份参加了全区20xx年“创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活动,现场感受了黄花初中的棋文化,领略了实验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赏与品味了九四小学、向阳小学等来自全区20xx年11所“创现”学校的文化建设构想蓝图与实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关学校文化的专题培训,收获很多,感触颇深。

一、主题是灵魂,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优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它不是无源之水,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一所学校,要想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这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灵魂所在。

纵观本次展示评比活动,无论是“棋”、“七彩星”、“红莲”、“家”、“德”、“雅”、还是“茶”、“惜”、“礼”、“橘”等文化主题,无不来之不易。就拿邓村乡来说,邓村乡是中国最美小镇,也是名茶之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学校确定为文化主题,围绕这主题,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以茶的清、纯、和、礼、苦尽甘来等茶文化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校均确定茶主题,但又各不相同,邓村初中的“人杰、地灵、茶香”旨在打造一个传承茶乡精神,培育优秀人才的校园。

xx小学以“新芽”为主题,构建“茶乡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儿都出彩”为办学理念,培养孩子知礼善茶,纯真做人、不屈不挠的品德。江坪小学则以“茶山书苑”为主题,将茶与书苑有机结合,实现“让芽芽们都出彩”的办学理念,既源自茶,又将茶的生长所需阳光、雨露、营养和生产加工要素溶入评价体系,让师生们在实践中体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与主题的有机融合是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点,全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物化是基础,既赏心悦目又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存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校内所有建筑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动,均是文化主题的载体。黄花初中校门处黑白相间的棋子,校园内的棋韵广场,寝室里的学生个性展示牌,教学楼上“走好每一步,为一生准备”的校训,班级名称,步步为营的评价体系等等,让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学校的特色文化。

xx小学根据学校小的特点,一进校园一目了然的优势,计划将“自信扬善,博学创新”校训,“让芽芽们都出彩”办学理念用镏金大字立于教学楼上,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见到,时时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校门右手边是具有茶乡书宛特色的文化墙,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茶学、茶画、茶故事等,营造出一个茶乡特色文化氛围,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能感受茶的气息。

xx小学更以一个广场,一条大道,一园两廊为载体,构建了一个“纯真、优雅、正直、和谐”的环境文化氛围。无论是黑白相间的棋子,还是芬芳幽香的茶,均点缀着美丽的校园,承载着师生的心声,“文化”正逐步物化为师生活动的身影、工作学习的轨迹。

三、内化是关键,既净化心灵又激励行动

应该说学校文化是一种理想,而内化的过程就是学校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校内所见所闻皆为学校文化,学校里的各种活动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师生员工都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可以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品质。学校文化内化的过程是建设与实施学校文化最关键的环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内化的过程,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育人思想、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活动会逐渐将学校文化内化为学校师生的文明言行。

xx小学的“小NBA”社团、“龙飞凤舞”社团、“刚劲有力”社团、“奇异梦想”社团、“心灵手巧”社团、“彩绘童年”社团、“乒乒乓乓”社团、“挥洒自如”社团、“抑扬顿挫”社团、“轻歌漫舞”社团、“足以制胜”社团、“新闻速递”社团、“激情飞扬”社团的茶山书苑社团系列活动,实现了人人有去处、处处有老师辅导为目的,给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创造了特色展示的舞台,让师生们在文化活动得到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校文化正在师生心中开花。邓村小学“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养成为目标的“茶之行”好习惯教育。以身心两健为目标的“茶之帆”体育节。以个性发展为宗旨的“茶之韵”艺术节。以书香校园为抓手的“茶之声”读书节。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茶之源”书画节正在成为社团活动成果展示的平台。黄花初中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都是学校“棋”文化主题内化为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行为的结果。在学习中升华学校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阐释学校文化,在活动中培育学校文化,在言行中彰显学校文化,我们将逐步达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发展是超越,既功在现在又美在将来

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经历从经验到制度、从制度到文化的发展过程。超越经验和制度,达到文化层面,是学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从外在的约束性管理走向内在的自觉性管理的一个飞跃。目前,我乡三所学校均已确定茶文化主题,一旦主题确定,那学校的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标和内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学校文化的确立让学校的发展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学校的发展就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营养,尊重历史,以学校文化主题为纲,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做一名忠实的学校文化的“薪火传递者”。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实现从经验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愿景。

校园建设心得体会10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我们在田卫东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赣榆区,参观学习沙河第二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环境布置有特色

走进校园后就像是走进一所景色优美的公园。绿树葱茏、小草茵茵。喷泉、小石凳、草坪,名贵花木……小景点错落有致,这使我感受到,虽是农村小学,但孩子在这优美的育人环境中该是多么幸福。

二、让每面墙都会说话

我们看到,校园内无论哪堵墙,哪怕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卫生间墙面、走廓天花板隔层间,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语、醒目温馨的提示语、励志故事。走进这样的校园,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三、学生有特长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鼓号队奏出的激动人心的《出旗曲》,原来他们在认真排练入队仪式,据沙河第二中心小学韦校长介绍,该校有100人组成的鼓号队,还有1000人组织的腰鼓队。学生的确人人有特长。

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确实使我感到了学校发展和个人能力的不足与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特色,需要从细微处着手,长期的积淀、升华。特别是尝试教育教学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 因为我感到了巨大的,当然压力能产生动力,能促使我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弘扬中华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应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文化立校,在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之时,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要与时俱进。文化立校使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从文化角度驾驭课堂。“一群单纯的教师,带着一群单纯的学生,在阳光下快乐前行。”这一句话说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师克服喧嚣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浮躁之气,变得单纯、透明、快乐。引领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学习的乐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