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文秘知识 > 最新2015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500

最新2015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500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3W 次

  范文一:

最新2015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50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倡导“学习”就是实践,在学习中必须把握实践性原则。实践对获得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于人才培养而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于人才培育的环境,育人环境决定于人才培养模式,有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有怎样的培育环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育环境。面向社会、重视能力、实践教学、团队合作必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要求。无论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还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而言,社会实践应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选择。

社会实践是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与社会对接的应然选择。一定意义上而言,人与社会交往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许多的社会学家也认为与社会环境密切接触、密切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需。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如何实现社会化,以便其在走出校园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呢?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一个校园人、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规范要求,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校园与社会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生活场域,其各自对大学生社会化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提条件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实践能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基本的条件,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经验,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能力,按照社会的主流文化的规范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以自己良好的素质与能力服务和影响社会,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调适与互补。

社会实践是高质量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结合点。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而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种观点把教育的内涵扩大化了,使教育由校园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生活即教育”使“生活”冲出了校门和院墙的牢笼,“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并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陶氏的“生活教育”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按照现代教育的理论,教育分为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固定场所、有专职教学人员、有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训练的教育;非正式教育主要是指非制度化、非系统化、非连续性的教育,包含我们日常的读书、看报、看电视。在知识社会中,非正式学习在人们的成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非正式教育是“生活即教育’在当下的确证。“生活即教育”完善和深化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学生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社会实践能够很好的履行生活教育的职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前了解社会,为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打下基础,从而缩短了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后的磨合期,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

社会实践是公民教育的实践,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方式。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道德、有修养、有素质”的社会公民,合格的社会公民必须具备公民意识,大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公民意识的关键在于对客观世界的和自我认知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领大学生去认识世界,这个过程也是大学生积极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作为实践的主体在认识并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必然激发公民自主自立的主动人格,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能理解公民身份的意义和价值。

  范文二:

为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贯穿起来,做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融入现实生活中,做一名知识与能力兼备、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合格大学生。我校学生张丹同学于7月18日至8月22日在广西宾阳县黎塘西区幼儿园担任为期一个月的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拼音、算术授课。在实践过程中,她不仅感受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爱,更感受到孩子们的童真善良、天真烂漫。实习过程中也让张丹童心绽放,活力无限。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一直是大多数同学考虑的问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张丹同学选择进行了假期社会实践。这是一个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好机会,也是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正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在辗转考虑多个地方后,并结合了张丹同学的专业,所以张丹选择回到了黎塘西区幼儿园担任学前班的“拼音教师”。

西区幼儿园是一所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四个阶段的小朋友。目前已有二十多年办学经验。同时它也是张丹小时候就读的幼儿园,是张丹同学教育启蒙的踏脚石,所以张丹对这所幼儿园有着深厚的感情。

张丹任职的班级是“署假文化班”,小朋友们都亲切的把园长罗路路老师叫作“路姐姐”,这让张丹感到格外亲切。第一天上班,张丹便大致掌握了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因为孩子们是学前班,相对其他小班的孩子来说非常好带,他们非常听话。张丹领悟到要想孩子们听你的,那就要创建一个能使他们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所以张丹采取了“分组竞赛,抢答问题”的措施,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增强组员的团结凝聚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极为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抢答。在这期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最初刚开始到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还不熟悉,张丹只是协助罗老师进行一些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点心、午餐时间分发餐点、饮料;午睡时一起维持午睡纪律;定时给带药小朋友吃药。后来随着对幼儿园的了解加深,到现在直接便可以上课,不用经过培训,这让张丹感到受宠若惊,这也让张丹更加坚定了用心工作的信念。学前班的孩子大多都懂事了,所以张丹上课的时候感到非常轻松,孩子们不吵也不闹。当天的课上午是语文和数学两节课。语文的课程是“拼音”,这正好是张丹的专业所学的,所以教起来得心应手。张丹边教他们,边在黑板上板书“拼音”的写法与格式,然后教他们用拼音拼字,并一画一笔顺的把字写出来。数学教的是“20以内的加减法”,张丹首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然后让他们自己上黑板写出答案,随后讲解,课堂气氛一直比较积极活跃。

在授课中,张丹发现孩子都是天性善良,极其懂事的。当张丹嗓子受不了时,而又有孩子开小差时,张丹会在适当的时候就用些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她发现,当你定定的看着某个小孩时,他就意识到他做错事了,然后立马改正。在幼儿园上课拼的是老师的个人魅力。孩子们都很聪明,只要你耐心的跟他们交流。除了这些,在罗老师身上张丹也学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动着张丹,她爱她的职业,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同时作为五十几个孩子姐姐的身份。她爱玩,和孩子做游戏她跑得比谁都开心;她上进,中午当孩子睡觉的时候她总就在旁边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她做事耐心,对任何的疑问她从来都是详细分析,详细讲解……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张丹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张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有时候他们会跑过来告诉我很多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有时候他们会拉着我让我陪他们做游戏;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捧过你的头给你一个轻轻的吻……张丹想这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中夹杂着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也让人找回儿时的欢乐。这就是张丹的社会实践,它使张丹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发挥它的作用。它引导张丹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投身社会。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她更新了观念,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让她明白社会才是学习和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她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她的劳动,她的付出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