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成长的说课稿(精选4篇)

成长的说课稿(精选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9W 次

成长的说课稿(精选4篇)

成长的说课稿(精选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的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长的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成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成长》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以成长为题材,写的是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讲述的事件,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成长》从一个意大利小孩卖报纸和买香肠的故事中,告诉人们约翰的父母从小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并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以“我”为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自然,更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说学情

1、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

进入中年段,学生自主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上一学年运用批注的基础上,学生能针对重点字、词、句等方面记录自己的感悟。在生本理念的课堂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上学生乐于交流,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且交流的形式多样。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思维有局限性。也许只会关注到小男孩约翰的人物特征,不能很好的将文本与文章主旨联系到一起。因此,教师的引领就很关键。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圈画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通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而本课时的难点为: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分析与理解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继续运用生本的理念,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具有导向性的前置作业(课件)。在课堂上,将课堂最大限度的交给学生。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起到的倾听、点拨、引领的作用。

在学法上,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圈画重点词句。再结合批注完成前置作业,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悟。课堂上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朗读指导与评价。

五、说教学过程

总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课文回顾、小组探究、汇报交流、教师引领以及拓展生成分述:

环节1课文回顾:我设计的导语是“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发生在约翰身上的成长故事,有谁能为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巩固概括能力,二是带领学生回顾文本,唤起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环节2小组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的是小组4人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组内将围绕请结合课文中描写约翰的语句,说一说约翰的父母做出了哪些有利于约翰成长的事?”这道前置性问题与同伴交流时。过程中学生可对自己的感悟进行补充,同时小组成员在倾听他人汇报时也可及时地质疑、补充、反驳。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巡视并参与到小组交流,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这样也为下一环节中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奠定基础。

环节3汇报交流

此环节是小组学习的展示过程,同时全班学生在倾听代表小组汇报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在感悟文本时,学生可能会关注以下几处:

1、课文第8自然段“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也

下了汽车。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包。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投完这个居民点,汽车又往另一个居民点开去……”学生从这里也许会感悟到约翰是个做事尽职尽责的孩子,即使下着大雪,他也会完成自己的任务。

2、课文第9自然段“是我的妈妈。”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学生会从约翰朴实的话语和表情中感受到约翰的妈妈对孩子的爱。而从约翰的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雪天送报的担心,所以亲自陪同的本能的母爱。另一方面,更是教导孩子做事要有责任感,不能因为雪天就耽误工作。后者更是约翰妈妈在帮助约翰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完善,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以“既然约翰的妈妈担心约翰的雪天送报的安全,为什么不自己帮约翰送或者劝约翰放弃雪天送报?”“母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接近文章的主旨。

3、课文13、14段约翰的报酬与他花的2元钱形成对比,这也许是约翰的父母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学会自己安排使用自己的劳动报酬。在13自然段中出现了“漫不经心”这个成语,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加入朗读练习,使约翰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样的感悟还会出现在3、4、5段中。从“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这句话中学生会体会到虽然约翰是个孩子,但花钱很有节制。

4、最后学生可能还会捕捉到第2段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这句话,从中推断出约翰的父母教导他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虽然这与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联系不大,但这也是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教导。

整个小组汇报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追问,将学生发言的中心紧紧地围绕课文的主旨。

环节4教师引领:

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与引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言也许只会围绕“约翰的父母教导约翰做个有责任心,坚持不懈,学会合理使用金钱的孩子”这些虽然都是约翰身上具有的优点,但还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如果学生在汇报时没提到或是没说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将问题引向深入,直入主题。“这样更有利于他成长”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会更有利于他成长”。以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甚至如果有必要,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二次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这样既是对本节课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形成文本的生成。

另外,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以“请你找找文章在描写约翰时,分别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个问题为切入点,逐步让学生理清写作方法。必要时,可让学生运用其中一种试着说一说。这部分内容将会以“课后练笔:运用本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片段即可)”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习作练习

环节5拓展生成

这一环节,结合前置作业中“请用三五句话写一写你的父母做出过哪些有利于你成长的事。”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父母从小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由课本拓展到课外,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六、说板书设计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课堂讲授交给学生,同时也鼓励学生围绕文本以及前置作业内容自主设计板书。学生的板书也许会呈现这样的效果(板书)。只要学生的板书能紧紧围绕本课时内容,突出主题即可。同时,板书介绍过后,全班可对板书进行交流。这样做意再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成长的说课稿2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一课《成长的脚步》。我准备从四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成长的脚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对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的回顾和总结,从学科角度而言,是对六年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归纳与提升。本单元设计了《成长的'脚步》《我们的祝福”》《明天会更好》三篇课文,从回顾成长开始,到面向中学的引领,总体上形成了“总结成长收获——感激关怀自己的人——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这样一个学习的逻辑。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全面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即在成长过程中作出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积累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为第二课组织学生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老师、学校等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铺垫。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学会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

2、能力目标:学习自我总结、归纳、反思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成长中的快乐,感悟成长中也会有失败和挫折,初步懂得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胜不骄,特别是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识自己成长的优点和不足,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难点是让学生知道成长的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说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有许多奇特的想法和创造力,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成长记录袋范例。

2、教学手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回忆展示”、“讲故事”、“讨论法”等几项活动进行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学习的: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

2、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时,我设计活动,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感受同学间的真诚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一年级与六年级对对碰

步骤1:通过一年级老师的回忆、查阅学生档案、学生自己回忆、家长的回忆等方法,收集学生在一年级的故事;

步骤2:师生共同分享一年级学习生活的故事,可以是一年级老师的现场或录音录像说明,学生自己的回忆展示等方法;

步骤3:展示六年级的“我”,对比成长的变化,感受长大真好。

教学活动中,以健康身心、素质教育为导向,从合理饮食、科学锻炼、健康心理,积极情绪等方面加以引导。

活动二:“难忘第一次”

步骤1:指导学生回忆整理在学习、生活、劳动、成功、失败、表演等方面第一次的经历和感受;

步骤2:引领学生体会勇敢尝试,克服胆怯和困难的价值与快乐;

步骤3:引入名人、伟人“第一次”的故事;

步骤4: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敢挑战更多有益的“第一次”,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

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学生遇到的烦恼的领域,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成长中的烦恼,懂得成长总是困难与烦恼相伴随的人生道理。

活动三:成长之最大比拼

步骤1:指导学生用图片、文字等方式整理自己的成长之最;

步骤2: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成长之最;

步骤3:引领学生认识成长之最是自己人生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学会总结成长之最的经验和教训。

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感受在品德发展、学习进步、能力形成,意志锻炼等方面得到师长关爱帮助的事例,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成长的说课稿3

一、说课标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活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是七年级语文第二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人与自然单元。本单元的课文是以“成长”为主题,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多给我们以启示。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积极面对生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烦恼,知道生活本是丰富的、是多彩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活动目标

1、知识: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应用及各种描写方法的应用;学习多角度选材、思考的方法,正确对待烦恼;

2、能力:说真话,抒真情;说得清楚、明白、连贯、完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调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述说自己的烦恼,了解他人烦恼中受到启发,促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4、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综合联系能力、自评互评能力。

3、活动重点、难点

A、重点:说得清楚、明白、连贯、完整;引导学生多角度选材,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多种描写方法的合理应用;

B、 难点: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

4、学情分析

刚刚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在一天一天觉醒,他们常常是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烦恼共增,一旦受了一点委屈,往往是忧郁的感伤就笼罩了他们的心头,生活也随之失去了意义、光彩。再则,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显得更为孤独,更为敏感, 更为封闭。因此,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烦恼,互为彼此解决烦恼就很重要。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说话的情境中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学法是为了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学法具体如下:

汇集信息,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歌曲《小小少年》目的是创设一种氛围,引学生入境。)

先朗诵辛弃疾的《丑奴儿》,然后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说学生从小到大所受到的关爱和教育,进而说明学生在大人眼里是没有烦恼的。目的是激起说话的兴趣。

【设计说明】

此环节作为新课导入部分,以直观的听觉、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为此而心动,产生述说的欲望。这一环节需要老师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诉说“我的烦恼”。

1、从烦恼出现的次数、烦恼的来源及烦恼的解决办法三个角度完成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提出说话要求:

(1)说真话,抒真情。

(2)说得清楚明白、连贯。

3、同桌两人一组互诉烦恼。在班级交流并评价。

教师小结:选材范围:

A、烦恼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

B、可以写自己的烦恼

4、展示自己的日记,学生四人一组给展示日记的同学出主意,帮助他。

教师小结:

(1)写作要求:

A、敞开心扉;

B、张扬个性;

C、注重描写

(2)、解决问题的方法:

A、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B、多角度换位思考;

C、主动获得他人帮助。

【设计说明】

《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自由述说烦恼、自主解决烦恼,提高学生针对信息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说说父母的烦恼。

教师小结:可以写朋友、同学的烦恼,还可以写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仰慕的名人的烦恼。

【设计说明】

学生的探究学习应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它不应该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或一个小的范围之内的。了解他人的烦恼尤其是父母的烦恼,它是需要与父母进行交流的,通过交流彼此了解易使学生理解父母珍惜现在,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热爱生活。把对话深入到生活,这也是大语文观的要求。

(四)结合实际,谈体会:

你是怎样看待这些烦恼的?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烦恼,其实它也是一种快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人生财富他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五)布置作业:写《成长的烦恼》

【设计说明】

语文学习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应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通过写作,使学生“书面与口语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达成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融通,让学生吸取生活的真知,接受生活的淬练,感受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时间安排:激情导入 4分钟

诉说真情 20分钟

拓展延伸 15分钟

提升总结 4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特色如下。

1、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主体性教学。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烦恼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烦恼由学生解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更关注的是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生活化。本课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三个层面的活动,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成长的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成长的脚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面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难以直接运用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有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过程,并能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都将成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根据课标的“四基”目标,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会用转化成基本图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转化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的进行转化。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人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引导总结归纳的方式来探究新知,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更好地迎合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这一课程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五个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活动1,估计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面积。这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两种方法,数方格和转化,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感知到用转化成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更快捷,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活动2,估计淘气两岁时脚印的面积。重在训练学生用转化成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估面积,并对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评估,明确转化要以新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接近为基础。

活动3,估老虎头和枫叶的面积。图1是进一步巩固转化的方法;图二是灵活变式。学生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不只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一个基本图形,也可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面积。学生的思想层次得到提升。

活动4,估计三个圆的面积。旨在体会面积单位越小,估计的面积越接近精确值。为学生今后会学习到的“密铺”知识打下基础。

活动5,小组合作估手掌的面积。这个活动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何估最简便?从画手掌轮廓到选择合适的方法估计,综合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个活动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逐步体会到用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优越性,并能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