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暖春观后感800字范文

暖春观后感800字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4W 次

导语:《暖春》,就如同洁净的泉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告诉了我们爱心的真正定义。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影《暖春》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暖春观后感800字范文

  暖春观后感范文【1】

电影看完了,可那感人的一幕幕还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我觉得小白兔是最可怜的动物。”“怎么这么说,我的孩子?”“因为猪痛苦的时候会叫,而小白兔不会叫,所以它是最痛苦的。”小花抱着自己的小白兔, 想着爸爸妈妈和奶奶, 泪在掉 。小花如同小白兔, 有苦说不出 ,只是静静地、默默地品味着人间的悲苦。

原以为只是一次出游, 却是无情地在小花最快乐的时候让她遭受痛击。 看着她坐在婶娘的车后开心地哼着歌,感受着自然的气息, 我的心猛地像落进了深渊。“婶娘,我听话,再也不坐自行车了!婶娘,带我回去,我会听话的!”一直追着婶娘和自行车,一直哭着 ,直到摔倒 ,直到精疲力尽……听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里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禁不住泪流满面 ,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这是胖婶给的熟鸡蛋,爷爷不吃小花也不吃。” “我最爱的人是我爷爷!”“老师,您以后能用铅笔给我批作业吗?这样我就可以把旧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这样爷爷就不用那么辛苦的上山砍柳条了。”那双让人怜惜的眼睛 ,那颗疼惜爷爷的心 ,让我们震撼。

倾盆大雨,爷爷还在山上砍柳条,为的是能够编更多的竹筐, 攒更多的钱给小花上学, 在那条盘旋得让我心有余悸的小道上, 爷爷一步一步地在泥泞中走来。 心中默默祈祷,爷爷小心啊 ,小花不能没有你 , 爷爷 ,慢点 。可是,爷爷终于累倒在泥泞的山路上,小花拿着一块塑料薄膜去接爷爷,小花看见爷爷摔了一大跤,她自己也摔倒了……“爷爷,睁开眼睛看看我呀!我是小花。”“爷爷,爷爷……”。看到这儿,泪如雨下。本以为爷爷会随着一场暴风雨离开我们 ,结果却让我第一次在影片中破涕为笑, 爷爷活下来了!好人终究会一生平安。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只有欣慰 ,只有高兴。

没料到最后还有让我不顾一切大哭的镜头 。

这一切的一切 ,原来宝柱也是爷爷抱养的 ,原来爷爷一直是个单身 ,原来爷爷一直这么疼爱孩子。 他一直管宝柱叫“宝娃”, 他一直为没能让宝娃上学走出大山而遗憾和自责。穷尽一生, 为的都是孩子, 为的都是那些从小就苦命的生命。看到这里,我已不能自已。就在这一刻,宝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变得更加高大、鲜活、令人敬佩。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博大无私的爱,看到了一颗普通的久经沧桑却又善良的心,一种人类本性的完美诠释。

是呀,为两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的孩子而操劳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动呢?面对孤儿,他用那暖春般的真诚关怀着他们,感染着周围的人。

《暖春》,就如同洁净的泉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告诉了我们爱心的真正定义。

“是爱, 让我成长 ,让我明白, 生活中不止是血是浓的”

  暖春观后感范文【2】

记得以前看《暖春》,那时候这电影很热,很多人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同学看了之后跟我说,这电影拍得真好,我都看哭了。至于我看的时候哭了没,我已经没印象了。但是,我说,这电影好吗?!她说,不好吗?那怎么这么多人都被感动了。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看完就一感觉,惨。真是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任何一个三观正确的.人都会可怜那个小花,痛恨蛇蝎心肠的坏婶婶。单从电影本身来说,角色定位没错,好人饱受虐待,坏人耀武扬威。演员演技也没话说。台词,取景,镜头调控,剪辑都也没问题。可是究竟是哪里不对呢?原来导演一开始就不对,电影整个都不对。

人人都知道电影是假的。甚至连记录片也是,角色们只不过是在导演的视角下的真实演出,你所看到的只是导演想让你看的。导演剪辑完影片之后抛掉的胶片,以及镜头之外的东西,并不与你看到的大屏幕完全一致,甚至有可能会相反。所以你要知道,电影和生活永远是两码事。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对着大屏幕大笑,流泪,担忧,紧张,惊恐,肾上腺素不停的分泌?因为电影一直在企图真实。

就好像一个设计者对着一盆假的塑料花,在材料、造型、颜色、色泽上下足功夫,然后以恰到好处的华丽语言描绘它如何新鲜如何美艳。看者也许会感叹,但感叹的是,哟,真不错,做的跟真的似的。

而一个聪明的设计者会怎么做呢。关于水仙的描述性语言统统不要,他只需要编一个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故事,但一定要巧妙,一定要独具匠心,再配合上带有一丝凋零感的花,你觉得看者还会再追究花的真假吗。

重要的不是花的真假,而是你以什么样的构思和角度对待它,以突出它的意义所在。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是在若有若无中让观众思考,甚至是反思,审视。反思的是自我,审视的是现状,是社会。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是电影本身要呈现给观众的,而导演真正的任务是要在电影结束之后让观众明白什么,感悟什么。这才是一部好电影的精髓所在。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好的电影的构思也即是如此。以无形变幻出有形,以小见大,这才能看出导演的功力。而我在看《暖春》就觉得好像在看《知音》杂志的影像版。。不是电影拍的烂,但真的不是好的电影。

我一直很排斥主旋律的东西,觉得太过于脸谱化。这大概也是我不喜欢《暖春》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影响我在某些时刻听到国歌奏起依然热泪盈眶,我从来都深爱这个国家。可是你不觉得,一个反问句远远要比一个陈述句要来得震撼吗?一个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远远比一句赞美更发人深省吗?

就拿姜文的《鬼子来了》来说,你说它是抗战题材影片吗?不是。姜文没拍红军多么英勇神武不畏艰险把鬼子打跑了。在电影里,姜文把中国农民的小农意识和奴性刻画得入木三分,甚至令人胆战心惊。这种奴性可以说是中国农民身上与生俱来的,流传了几千年,只不过对象换成了日本鬼子。奴性的根源在于生存。他们不懂什么叫保家卫国,民族尊严,他们只想生存下去,于是把两个鬼子俘虏当命根子一样供着。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这是本质上的善良。善良逐渐被逼退到底线,带来了灭顶之灾。但是底线一旦被打破,善良也会变成不可预知的反抗力量。这就是影片最后姜文的疯狂报复。

其中还有很多细节,看似笑料,其实都包含了导演的隐喻。比如鬼子俘虏的武士道精神。比如出口都是文言文的村长。比如躺在床上都不能动却一直叫着要直接杀进去的姜文准岳父,却是电影里唯一知道要反抗的人。比如鬼子每天给村民孩子糖吃等等。看过让人不得不去思考。可惜,这样一部好电影却被和谐掉了。

我始终认为,看这样一部电影得到的东西要比组织学生看一场《地道战》要多的多。

类似的影片我觉得还有马俪文的《我叫刘跃进》,以一部电影就折射出了整个社会。他们出彩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故事说的好。

也许有人就会觉得好的电影就得拍得有深度,得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就叫好电影。

当然不是。有深度是指思想深刻,电影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明白。看不懂的还叫什么好电影,所有人都看不懂的电影就有些失败了,为了看不懂而看不懂的电影那更是装B电影。

  暖春观后感范文【3】

才开始看这部电影就想哭了,挺没出息的样子。

看其它影评,不乏一些尽在用一些技术性的眼光去评价电影的拍摄技巧的,说什么做作、很假。也许他们比较专业,但评论一部电影,为什么就不能撇开那些技术性的层面而只去纯粹体味下电影中想表达的感情呢?

这是一个落后的小山村的普通小人物的普通故事,没有大片的华丽、喧闹,却能发人深思。

有些人哭,是因为他们认为小花儿和爷爷很苦。苦是真苦的,但在农村,这样的苦应该不少人都在经受着。我哭,是感动于人与人之间那种完全坦诚不带任何杂质的爱,像爷爷对小花,小花对爷爷,他们互相是完全倾情的心疼着对方,生死相依,互相扶持。还有那些村民的善良与朴实,他们虽然有着某些缺点,但他们内心那种人性的那种温暖却依然是强大的。

小花拿着考了第一的成绩单对胖婶说:“我一考第一爷爷就笑,我最爱看爷爷笑了。”这样的孩子,能不招人疼么?

那场爷爷为给小花赚学费在山上砍柳条遭遇到暴雨,小花冒着大雨去寻找爷爷,看爷爷倒在雨中,场景震天而撼地。病床前,小花儿趴在爷爷身上拼命哭喊着:“小花不能没有爷爷...”病床边的村民们都忍不住落泪...幸好,爷爷真的只是小睡了会儿^^

一个善良的老人,为了两个孤儿,搭上了自己的一辈子。看过电影的还记得这个情节吗?从病倒的爷爷家回去的村长,村长动情的对媳妇说,“为什么同样吃着杂粮长大的人,且区别这么大呢?”然后他感叹:“这大字不识的一个老人,却真正做了一回人。”的确,这个老人,卑微普通,却是真正的男人,那种人性的光辉,强大了他在天地之间那个人字的形像。

....

影片的情节很简单也很老套。但或许,最简单直接的感情,总是会给人更大的触动。希望某些“专业”人士看这部电影的目光不要那么挑剔,也希望同样因它哭泣过的人的心中的善良,不要以这种方式才能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