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大纲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7W 次

《山楂树之恋》,每个男人都想娶静秋,每个女人都想嫁老三。小说《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山楂树之恋》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1

关于“山楂树之恋”,我最初阅读过原著,也欣赏过电视剧版,但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电影版。在片长有限的情况下,各种人物塑造得生动、鲜活、饱满,具有各自代表性,很附合1974年那个苍白的年代:贫穷落后凋敝的农村生活,随处可见张贴的各种标语和口号,人与人之间要划清的各种界限与小心冀冀地相处-----在这种浓厚的政治条件、“伦理”的年代,两个“不同世界”的年轻人相遇、相爱了。

该片中,静秋小心翼翼地接受老三交换的钢笔,小心翼翼地用一根小树枝的另一端牵着老三的手过河,小心翼翼地接受老三编派的各种理由而送的粮票和冰糖为妈妈治病,小心翼翼地换上老三送的排球队队服和塑胶鞋------她总是小心翼翼、羞涩腼腆、欲说还休。但从她凝视老三的眼神中,我却能读出她心中百转千回的爱。这就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纯情。老三呢?至死都爱地主动且倾尽全力,还要考虑周全。不能让静秋有思想上的负担,不能让旁人有闲言碎语,更不能让静秋失去转正留校这个在当时看来唯一的一个好工作。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纯情,一心为爱人付出、守候。

反观现代都市的型男靓女,荷尔蒙特别旺盛,动不动一见钟情,个个像打了过量的肾上腺素似的,刚认识不到两个月,就海誓山盟,却只有少得可怜的多巴胺,维持不了天长地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山楂树之恋”无疑是给我们上了最纯情的一课,给予我们一味心灵鸡汤。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爱是付出,不是占有。爱一个人只要一心一意对他好,明白他身上最宝贵、最闪光的是什么,在他身边默默守候与等待便可。因为,我始终相信: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是我对这部影片和爱情的理解与诠释。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到心疼、窒息、伤悲和心碎的是静秋与老三在河的两岸远远地、久久地眺望对方,老三做了一个拥抱静秋的动作,久久地保持,可惜怀中没有静秋,静秋也同样做了一个拥抱老三的动作,久久地,可惜她没能真正靠在老三的胸前。耳边似乎突然响起影片中的插曲即原版苏联歌曲《山楂树》的旋律,悠悠的---带着那亘古不变的悲伤,隔着氤氲的水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老三病塌前与静秋最后的深情告别。影片结尾处便是老三在所剩无几的意识中只能盯着天花板上那张和静秋唯一的合影。这个情节,在如今看来很老套,可是正是这种老套的情节,完全凸显出了老三与静秋之间爱情的纯真。让人看了既对他们的爱情肃然起敬,又为这段无果的爱情心碎神伤。这就是那个灰暗苍白的年代里炫烂绽放的爱情之花,它之所以精典是因为它纯粹,它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真情热烈。

影片对年代背景还原相当真实和考究,对人物细节部分处理地相当完美与精准。看完这部影片会让我们对当下时代“纯情的缺乏”作一个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学会在遇见爱人的时候,多一些宽容、理解,学会付出、守候,因为,爱情真的是美好的、纯粹的、至死不渝的,我相信爱情。

最后,我想引用老三对静秋的承诺作为结束语: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2

“山楂树”一首非常好听的苏联歌曲,今天早上我是哼着这首歌上班的。早晨的天多美好,电影《山楂树之恋》,我昨晚认真的看了,片中的静秋,和我是老乡哟!我在想张艺谋导演挑选这个刚毕业的高中生,而没有选用明星,估计就是要纯净的目光,纯美的表情,没有做作的姿态,更能够真实的反映那个七十年代人物的真实情感。片中的老三,我感觉挑得挺好,陽光般的笑容,是一个真诚的男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人的笑容,非常干净,象清澈的泉水一样,看不出一丝表演的痕迹。

片中有两处静秋因误会而生气,一次是听到谣言说老三城里有对象,静秋认为老三欺骗了她,后来听到小妹说那是老三怕别人介绍相亲而故意放话的,而所谓的对象只是用老三妹妹的相片打了个幌子;另一次是听到她的同学所谓对男人的了解,静秋的同学自己在情感上受了挫折,经历了痛苦的人流,就认为天下的男人只要对女人得手后就会另寻新欢。静秋再一次误解了老三。而这一次老三是真的得了白血病而不得不离开了她。现在好象只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就能治好,只要配型成功。可见人需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坚定自己的信念,而不是听别人的,哪怕是最好同学的所谓经验。

片中有一处我感觉有点暴力,就是当老三看到静秋的脚因为拌水泥而灼伤了,老三要带着静秋去医院,静秋不同意,老三用水果刀往自己的胳膊上割了一刀,见血了。静秋吓坏了,答应和老三去医院,我在想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镜头,也许剧本写的。剧本中要表现,可能是因为当静秋脚伤了,老三见静秋不乐意去医院,感觉身上象有伤口流血一样。如果换到现在,人真不知该如何想呀!

其余片中的描写,都是老三象哥哥一样爱护关心静秋,感觉他们之间是亲情加上朦胧的爱情吧,亲情更多一些,纯美而不世俗。只是美好的爱情正如现实当中是很难找到,以悲剧结尾,那么好男人老三,得了不冶之症,白血病,因为老三是地质开采队的,可能在找到核材料的矿石中,比如含铀的矿石中受到辐射。静秋的初恋也划上了句号。

我在想,真正的好男人,不会以占有女人身体为满足,而纯美的爱情的确是在于心灵之间,情感当中的自然流露吧,相互关心,相伴一生的守候。正如片中的结尾老三所说,我等不了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这句真情的表白,非常感染人。让人不禁流下眼泪,请问世上还会有这样纯爱吗,估计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想到都是争名夺利,这种纯爱正如稀有物种一样,灭绝了。

苏联的老歌还是非常好听的,人与人的感情朴实而真诚,没有当下的浮燥与虚假。有的时候人怀旧可能就是以前经历的岁月是奋斗的,是真诚的,而且是美好的。毕竟人的能用心感受的时间只有几十年,其余的时间我想那只会剩下怀旧了。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3

《山楂树之恋》改编自一篇畅销的长篇小说,令海内外亿万中国人沉醉痴迷;被张艺谋拍成一部115分钟的电影,荡漾着清新纯真之风,演绎了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年轻恋人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男女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让每一个观众唏嘘不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美丽,单纯,青涩,静好的女中学生静秋,第一次来到西坪村,第一次看见开英雄花的山楂树,第一次听见歌唱山楂树的苏联歌曲,第一次遇见人称老三的大男孩,就在老三伸开手掌递给你糖块的美好瞬间,你思无邪地喜欢上了英俊潇洒有着陽光般笑容的他。

情窦初开的少女,毕竟太年轻,对爱情懵懵懂懂,何况是身处那个时代,家庭出身的不好,母亲的病,经济的拮据,使你的脸上忧愁笼罩。就像歌里唱的清风吹拂着山楂树啊,你为何那么忧伤?清风一样的老三心疼着静秋,他给你带来关爱,带来欢乐,给你换灯泡,换钢笔,为你做菜,为你披上大衣,为你妈妈买冰糖买核桃,他的眼里只有你,他的心里只装着你。啊,静秋,你感到他的爱了吗?

静秋从心里爱着老三,可是她不知道如何去爱,文革时代造成的性压抑、性知识的缺乏使她害怕男女的任何身体接触。老三接静秋回村,在夜间走山路,要摸黑过一条溪流。老三来拉静秋的手,静秋羞涩地后退躲着不让老三碰,老三只好拣了一根树枝,一人拽着一头,后来老三变魔术一样抓住了静秋的手,此刻,她不再拒绝你伸过来的手,你越过她心里的河洲,两个人甜甜的笑意,宛如初尝爱情的幸福苹果。

有一种爱情叫心疼,有一种爱情叫单纯。有一种爱情叫忧伤,有一种爱情叫成全。老三启蒙了静秋的爱,温暖了静秋的心,援手着静秋的每一次危难。可是他要先走了,他是多么的不舍啊。医院里无情的大门把一对恋人分开,他望着恋人的背影流下绝望无助的泪。唯一的独处一夜,当静秋为爱下决心献出自己,他却狠狠地压抑着情欲,死守着白血病的秘密,把无限的深情印在爱人的`额头和脸颊。在芳草青青的河畔,伊人已在水一方,隔河相对,任凭泪眼相望,竟无语凝咽,从此陰陽永隔,生死诀别。他伸出手臂,做最后的拥抱,拥抱他心上最可爱的姑娘,拥抱世上最纯真的爱情。如此凄美空灵的拥抱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姿势。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也许,没有爱过的人不相信世界上有爱情,逢场作戏的人不相信爱情可以永恒,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爱的人不相信爱情的纯真。而老三告诉我们:“有一个人,他就是死,也不会出尔反尔。”这是一个男子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誓言,“我能等,无论等多久。”他用年轻的生命信守他的承诺,“我等不了你一年零一月,也等不到你二十五岁,可是我可以等你一辈子。”这样的爱,早已超越生死。懂得爱,珍惜爱,敢于爱;钟情,多情,痴情,这样的老三拥有一种纯粹的美,什么比为了爱人将赴死的决心坚定如初更坦然的呢?又有什么比为了爱人将来的幸福把自己的苦楚深深埋下更伟大的呢?他有着最高贵的灵魂,在他的世界里,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深爱的人做一切自己能做到的事,倾尽所有在所不惜。

而美丽纯情的少女静秋,因为你太爱他,你对他朝思暮想一往情深,你把他的名字深深珍藏,直到最后也无法喊出他的名字,一声声“我是静秋”绝望而无助,如杜鹃泣血,片片化蝶,听着你的呼唤,老三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滚落,惊飞山楂花万朵无声坠地。静秋,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去了。你只道当时是寻常,却不知是这样的血肉相连,深入骨髓,只要你活着,他便不朽,因为这爱至真至纯而千古流芳。

正是一生一代一双人,爱了一场,等了一生,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和春天有个约定,来年五月时,一起去看山楂花开,但红色的山楂树,始终没有在这对恋人面前真正的怒放一次,也许,这正昭示着这段苦恋最终令人扼腕的结局。愿望越是美好如花,凋零起来越是残酷伤人。影片以乐景写哀情,畅美的笑容与悲伤的眼泪叠映,哀婉到绝伦,凄美到极致。

影片拍得很内敛,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桥段,没有大开大阖的风云变幻,文革只是作为一种背景,像涂了一层底色,画布上是薄雾,云烟,山岚,清流,青草,树木,山村,小镇,是那种常绿常青的自然,是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如静静濡润的水墨画,给人清朗纯净的感觉。然而人物内蓄的青春激情暗流奔涌,纵无雷霆万钧也荡气回肠。

影片摒去一切芜杂枝桠,营造美好温馨的二人世界,那是两颗小星星的碰撞,两颗小心脏的跳动。他们相思着,相爱着,快乐着,幸福着,爱是简简单单的,简简单单地爱着就好,骑自行车带人,塑料绳编金鱼,河边打水仗,是那个时代的人都做过的事情,真实如画,历历如在目前。

于是,有风吹过,有梦留痕,每个男人心里都有这样的静秋,每个女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老三。像静秋那样单纯、清澈,像老三那样牺牲、执著,才算是真正的爱过。当下红尘滚滚,烟熏火燎,梦想与渴望被雪藏,银幕光影世界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影片还原人性最真实最纯真最干净的一面,纵然沧桑横绝,纵然沉郁失意,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未来,坚守住梦想,用爱点燃心中的希望。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4

早就想看《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了,终于在这个周五的晚上,在电脑旁,一个人,静静地走进那个纯真的年代。

这部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很老套但有很真实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情窦初开,纯纯的爱,到后来老三得白血病,病床上弥留和静香的哭诉,将故事推向最终的结尾,还有结果吗?当然有,那就是一辈子……

我跟着影片中的主人公走进了他们的故事,随着情节的深入,自己也被慢慢感动,泪水轻轻爬下脸颊。看完电影,心情幽幽的,不知道是为故事的结局而悲怆,还是为自己从来没有像影片中静秋一样被人那样呵护关心过而难过,也许两者都有吧。

最让人难忘的是静秋和老三的最后分别。弥留之际,老三眼睛一直看着他与静秋的合影,一口气几天都断不下去。当静秋穿着老三给她买的红色布料做成的衣服,泣不成声地喊出“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时,两滴泪从老三的眼角滚了下来,生命之灯就此熄灭。静秋从来就没有称呼过老三,说得最动感情的一次就是“认识你,真好”。本来我以为到了这个时候,静秋会给老三一个亲密的称呼,这也是老三一直期盼的。但故事最后,静秋最终没有喊出那个心理默念了无数次的名字,也许这就是所谓爱在心里口难开吧。老三的走带着遗憾却又饱含甜蜜。山楂树,因为水的淹没而不复存在,爱情却在延续。

《山楂树之恋》要表现的正是那种纯纯的,忧伤的爱情,平淡中透露出不平凡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你我之间,“这世上,有一个人他宁愿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说的多好,这正是老三对静秋的承诺;“我能等,不管等多长时间”,其实老三做到了,虽然最后生病死了.也许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彼此曾经深爱过已经足矣!刻骨铭心的爱情需要一生去回味。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艾米,感谢张艺谋,是他们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段纯美的爱情。“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25年了,但我要等你一辈子。”这种爱情应该是我们向往的爱情。这是在现今社会最纯朴的甜言蜜语,也是爱的真谛!特殊年代,如同童话美好的爱情。而现实,越是质朴的情意越易随风飘逝,谁愿意用一生来等你呢?

初恋,是每一个人在漫漫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发生的感情经历。亦苦亦甜,或喜或悲,有的人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美满一生;有的人却迫不得已,痛苦分手,留有万千遗憾,嗟夫痛哉。幻,岁月如梭,不论是哪种结局,那份懵懵憧憧、青涩纯洁的美好时光会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也许在某一个繁星闪烁的夜晚,或是一个柳絮纷飞的午后,曾经拥有过的情感,曾经真心爱过的人,渐渐变的清晰,从尘封的记忆深处缓缓走来……

“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山楂树山楂树,你为何要悲伤……”片尾曲缓缓响起,镜头里是那棵南村坪的山楂树,开出了白色的花朵。回眸,去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山楂树,它又在哪里呢?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

观看老谋子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是一个静场,观众都被剧情中凄美、纯真、压抑的恋情所吸引,以至片尾打出旁白字幕“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后,观众才从沉浸中起来慢慢离场。

而我的观看则象一场时光倒流,那1970年时的车站、街道、商店、学校、农村、医院等历历再目,甚至那布店用来传递钞票夾的铁丝轨道、用塑料丝编织小金鱼挂件等细节都那么清晰和熟悉,更不可思议的是主人公——老三孙建新的工作岗位竟与我的经历惊人的一致。

1970年夏季,我们高中毕业后被选调到一个以70为代号的军事保密单位的矿山工作,地点就在南京郊区,有不少象影片中挂了绿帆布的钻井架和帐蓬,那是开采铅锌锰矿的,而我们则是露天开采铀矿,每天手持咖吗仪漫山遍野地探测,听到指针偏转嘎嘎声响就断定有矿,然后钻镐打洞、填药炸炮、扒石找矿,每每都是不等硝烟散尽就捧起那一块块品位不高的鸡窝矿装上车送往神秘的地方提炼。

那时,我们充满着神圣的豪情,想得是为了“要准备打仗”而造原子弹,还经常看到一身戎装的许世友司令员脚穿布草鞋在爬山找矿,来到我们身边叮嘱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正象电影中孙建新的工友对静秋说的,听说他拿了几块矿石到省里去化验,有放射性,孙建新也因此得了白血病一样,当时并没人给我们讲防护知识,也忽视劳动保护,只是给我们发较多的劳保用品和保健费,我们心里还乐滋滋的。

矿山每天用当时刚从日本进口的三凌翻斗车(号称“大青蛙”)接送我们上下班,工作服上沾上一身矿粉还穿回家;后来我们全体转战到了放射性物质更集中的提炼工厂,分配在矿石破碎、硫酸浸泡、液相萃取、板框压滤、离心提纯等不同的岗位上,最后的成品是黄灿灿的铀235,被装进用铅防护的铁桶中,武装押运到更神秘的地方进一步加工。可以说,工序越向后放射性越强,而我们必须在毫无防护的敞开式岗位上工作,硫酸浸泡池出渣我们要跳进去用铁锹掀到皮带机上,萃取槽铅衬漏了我们要钻进去补焊,成品压滤机出清后我们要清洗换滤布……。

时时与放射性金属铀打交道,而我们的防护只是戴两只纱布口罩,每天洗澡换衣回宿舍。渐渐地职业病出现了,普遍的白血球低(通常每毫克在3000单位以下),老感到疲劳,一些同学还经常住院治疗,后来也有同学老是低烧莫名病因而去世的。据说,在放射性铀中存在α、β、γ三种射线,穿透强度是几何能量地增加,γ射线的半衰期就是万年。因此,我完全相信影片主人公为什么会得那个病,为什么会死亡。

庆幸的是我们那个车间几年以后因为缺乏原料而关闭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但经历弥足珍贵。不管怎样,感谢影片还原了这段真实的生活,留下了让人记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