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李安电影《喜宴》观后感

李安电影《喜宴》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5K 次

  《喜宴》观后感

李安电影《喜宴》观后感

一个偶然的契机,让我在艺术概论课上欣赏到了李安早期成功的电影之一《喜宴》,我随即静下心来观看,感触颇深!

《喜宴》这部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比李安以往电影更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发展。《喜宴》说的是一个延续香火的故事,而这就象征着传承。李安电影的文化底蕴之所以要高于大陆名导,其关键也在于传承,我认为这是其他大陆导演的作品停滞不前的原因! 影片开始从台湾优秀男青年伟同在美国惬意的生活,和上海女青年威威在美国较为艰辛的生活片段,风趣的展示了中西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突。而伟同父母对他在婚姻和传宗接代上的期望:即使是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的台湾也是无时无刻的在为儿子的婚事操心。从母亲为伟同介绍的一位十分优秀的歌剧研究者身上的各种优势看,伟同的父母也是大多数中国传统家长对子女婚姻观的代表人物。这同时也是与现代青年对婚姻的新观念相冲突的。伟同的父亲在儿子院子里的一段话,简单概括了他的一生,他是位老师长,逃家当兵,随着蒋公干了一辈子,抗战、剿匪,结果兵退台湾,再也无法回家看自己的老父亲,高家传宗接代的希望就全寄托在了流落异乡的他身上。这简单的描述,也许是李安对于自己身上文化传承的艰巨任务的隐射。

而这位国民党老军官表现出的的高深的文化素养——如用王体字写白居易的诗等,以及他的下属对他表现出的忠诚和敬仰,令人更是感慨良多,这一情节也承托出了影片后面中西文化的碰撞!!另外,伟同与赛门作为房东开始表面看似对威威一直不交付房租和平时说话的方式而感到对这样的女性毫无好感,但他们却以不同的形式对其表示怜悯和友好。在他们三人成长的环境又不一样的前提下,在美国他们却能彼此信任。威威也始终对伟同与赛门感情的认可,这也是可以从伟同与母亲介绍认识的女友一起约会时威威产生的愤怒中体现出来。也正由于他们之间的信任,威威也愿意将自己生活的无奈无忌讳的、真诚的表现出来,同她亲爱的朋友沟通。他们毫不避讳的面对自己所存在的,当今社会中的一些敏感性的社会边缘性问题,诸如同性恋和非法移民。而这些恰恰又是在我们国内人们无法接受的,且又是议论的焦点,而他们却又都是十分坦然的面对。《喜宴》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

贯穿整部电影的一直时一个冲突,一个已经受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束缚的,暂时是无法释放的冲突。然而事实的存在却是永远无法避免的。是要选择生存的伦理传统,还是选择那属于自己真挚的感情?是要选择自由自在无束缚的幸福,还是选择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伟同的责任又是出于什么呢?父母的期待,他与威威的孩子,还是与赛门的感情呢?其中多种尖锐的价值观激烈的碰撞着。最后出乎意料的被一种“不可思议”的和平的方式,喜剧式的结尾举重若轻的表现出来。在激烈的心理战争后,他们十分冷静的造就了一个超完美的结局。 与此同时,电影在细节中也悄悄的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年来所储藏的东方文明,如伟同到父母房间给二老磕头时,母亲抓着他的手臂不放,父亲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模样时,这些夸张的行为不仅仅只是逗笑了我们大家,也验证了自己父母经常说的话:“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始终是长不大的。”然而这种亲情正是东方最传统的价值观的核心之一。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正是这种中华传统和亲情使伟同一直不敢告诉父母这整件事的真相。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镜头:在婚礼上,老外们看到他们乱搞恶作剧时,一脸的迷糊,不知说什么好。而此时,李安从人堆中伸出脑袋来,亲自说了一句:“你看到的时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而老外不可能领会其中的精髓,也许也只有我们这些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熏陶下长大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李安也正是将这部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文化中不入时流的方面进行巧妙的讽刺和批评。提醒着人们应当如何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