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计划 > 2020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2020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6W 次

2020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1

本学期课程发展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市教科院、区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课程建设,重点规范完善教科研常规管理制度,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通整课题研究,聚焦课堂教学转型,提升科研品质;多管齐下,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实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2020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一、 加强课程统整开发与建设

1、 大胆进行课程,集中时间开设综合课程本学期在上学期基础上根据学校文化、生源、

师资、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把国家、地方、校本、社团、竞赛项目整合起来,七八年级统一排课,分成大选修与小选修。七八年级统一上与分开上相结合,专门设置周三下午的综合课程,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开展活动,展示学生特长,给予学生锻炼舞台。

2、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及个性化发展。

(1) 加强综合课程开发的集体备课制度,避免只有上课教师个人去思考,其他

教师包括教研组长置身事外的现状。

(2) 积极观摩区里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活动,外出培训、对口学习等提升辅导

员的水平,保证校本活动有序开展,提升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加强反思,对上一轮的课程实施进行总结。

(4) 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提升课程的品质与吸引力。

(5) 规范管理。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程序、编制、实施、评估等方面完善制

度,有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课题全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3、完善并执行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实施。学校每年度将按分值高低,以1:2:1的比例评出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纳入绩效考核和业务档案。 同时积极参评区级精品课程。

评价维度

参考依据

分值

过程性评价

巡课管理(包括考勤、课堂管理、认真程度)

30分

部门布置任务完成情况

30

结果性评价

教材编写情况

20分

课程成果

10分

评价主体多元

自我评价、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家长的课程意见

10分

  二、将课题研究嫁接课堂转型,实现教育科研的落地生根

1、围绕市十三五规划备案课题《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学校各备课组的微型课题,从任务的设计、实施方式、任务实施的评价等方面加强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品质,让研究扎根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双丰收。

2、重视研究成果的推进总结推广工作

通过精品课题的评选,新中讲堂,课题组会议等方式扩大成果的辐射面,提升全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与专业水平。

3、加强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的领头羊,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核心素质与影响力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

4、及时建设好课题研究网页,上传研究过程资料。

  三、多管齐下,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

1、将校本研修制度,结合区的课堂转型、各级各类课题相结合,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教学研究水平。

2、通过新中讲堂开展优课展示与学术交流,给学科骨干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提炼学科核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扩大其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并尝试拓展网络论坛。

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数字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第一,本学期推进电子白板的使用,加强考核,发挥现代教育设备的功能。第二,提升微课制作水平,第三,积极参区级信息技术培训

4、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与课题核心组成员的作用,加强榜样的师范引领。真正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

5、以骏马杯、教研组长转型展示、学科课程的开发等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施的能力。

2020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2

本学年,我校面临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总结性评估,又适逢到常州大学过渡,学校教学面临着新的考验。课程处将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堂转型,促进教、学方式改变,争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总体目标

1.课程优化有突破。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深化数学体验课程基地建设,形成我校特色课程。

2.教学成效新提升。聚焦课堂的学与教,深入推广“书香卡”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新提升。

3.校本研修重效果。中考学科的教研组对外继续加强与兄弟学校教研组的联系与切磋,对内继续加强集备,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水平。

4.科技教育保特色。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为目的,开展少而精的具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为参加市、省级科技活动打下基础。

二、主要举措

(一)课程优化有突破

具体目标

1.学习借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功经验,各学科积极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化实施途径。

2.重视数学课程基地建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丰富校本课程内涵,完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形成内容丰富,过程规范,评价多元的常态运作。

主要举措

1.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

(1)数、理、化学科的学案、校本作业在去年使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汇编成册。

(2)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优化中考学科的作业批改方式,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批改的针对性,定期进行优秀笔记、优秀作业的展示。让有效的作业管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作业质量监控。继续探索形成校本化的家庭作业,进行作业的分层要求、课外延伸拓展、研究性学习和自我反思等设计,提倡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改正和整理,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2.重视数学课程基地建设。通过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探索手持技术、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变师生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态度;加强对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并促进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深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3.进一步完善七彩校本课程体系。深入实施校本课程,围绕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选课环节的设计;精减校本课程内容,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对课程本身、学生学习的评价,学期末开展校本课程展示活动。

(二)教学成效新提升

具体目标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课堂学与教的行为,培养优化“管、教、学”一体策略。

主要举措

1.完善并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继续实行每日巡课制度、每周的中层蹲点制度、每周的组长督学制度、定期的课堂教学诊断制度,通过巡查、诊断、通报、整改等,加强对常态课的.常规管理。

2.继续推行“聚焦课堂”活动。本学期的聚焦课堂,围绕“书香卡”、手持技术、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展开研究,既保证开课的数量,又要保证开课的质量,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注重听课后的评课、反思、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研究品质。

3. 开展学生差异教学研究。针对生源结构的变化,基于学生学习差异调查的基础上,探索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在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分层作业、补偿教学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尤其是针对学生在数学和英语学习方面的较大差异寻求教学策略,形成校本化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

4.规范落实教学调研。严格、规范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与兄弟学校联合命题、阅卷,关注过程,反思教学,确保调研有触动、有思考、有发展。

5.提高“研会”成效。结合时段特点,策划并召开三个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三)校本研修重效果

具体目标

1.深入落实集备制度,改进常态校本教研方式,提高常态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通过推进校优秀教研组建设,树立典型,提升教研组在市区的影响力。

主要举措

1.集备活动一查二审三通报。年级主任和蹲点干部深入备课组,查活动开展情况,审集备后的教案,每两周公示集备检查情况,确保集备活动扎实开展。

2.继续推进“校本研修半日谈”。上个学期各组每个月都有一次集中的组内教研,本学期继续推出半日校本研修制度,或邀请专家蹲点课堂即席指导,或观看课堂实录反思教学,或前往兄弟学校学习经验,让校本教研更有成效。

3.加强教研组联合教研。各教研组通过与兄弟学校开设同题异构课堂进行联合教研,深度研讨。

(四)科技教育保特色

具体目标

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为目的,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

主要举措

1.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参加科技竞赛。在校本课程中增加科技类的课程,注重平时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兴趣。

2.举办好第三届科技节活动。理、化、生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科技节中感受到实践带来的创新的乐趣。

三、具体安排

月份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长会议

2、备课笔记检查

3、开学研讨第一课

4、部门、教研组工作计划

5、九年级家长会议

十月份

阶段教学检测、总结会

2、课堂教学诊断活动

3、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期中考试

期中分析会、学生会、家长会、评教活动

对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4、听课笔记检查

十二月份

1、聚焦课堂之教学诊断

2、校本课程教师案例收集

3、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一月份

1、期末考试

2、聚焦课堂之复习教学

3、教研组学期工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