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发言稿 > 年会个人总结发言稿

年会个人总结发言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3W 次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下面我们来看看年会个人总结的发言稿吧。

年会个人总结发言稿

  年会个人总结发言稿范文一:

本次大会信息量大,主题突出,与会代表提出的很多意见与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总体来说,本届皮书年会是成功的。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也代表全体与会的同志,向合肥市政协的领导以及为保证这次会议胜利召开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非常感谢xx省社科院能够承接下一届皮书年会的接力棒。

针对下一步皮书研创,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明确、强化皮书意识。真正把皮书研创,置于智库平台建设中去,确实做好皮书的顶层设计,真正建立并完善皮书研创的体制机制。要在不断明确强化皮书意识的基础上,对皮书进行整体规划,包括成果认定、评价机制、出版规范和推广流程等等,把它置于智库建设的高度去考虑。此外,不要把皮书当一个项目看待,它是一个智库建设平台,是一个智库产品,要把皮书的研创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进行融合。如今我们面临着大好的皮书研创、出版机遇,社会已经给予皮书很高的期待,只有每一个皮书课题组都从智库平台建设的角度去打造皮书,我们才能把现存的各项问题都解决好。

第二,切实贯彻执行《皮书主编工作条例》和《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加快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皮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们现在对每一本皮书进行检测评估,要对每一篇的报告检测评估,今后还要对平台验收,要有一套年检的制度。皮书系列是一个整体品牌,如果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损伤皮书品牌。所以每一个皮书研创者、出版者,都有维护和发展这一品牌的责任。今后,皮书的质量管理我们将从准入和退出机制着手,让有研创条件的单位和课题组精心设计皮书内容,加入到皮书系列的品牌中去,让排名靠后的课题组通过交流比较,发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进行结构调整和质量改进。

第三,要加强皮书自身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国皮书网、皮书数据库和皮书年会的功能。现在,我们将多年研究皮书的成果编辑成一部正式出版的论文集《皮书研究:理论与实践》并发给大家学习交流。希望皮书的研创者们,除了研究实体之外,也要研究皮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要有所作为。目前,我们不会强求每一本皮书都要有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要想拥有话语权,只有在这个方面把握好,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点。尤其是行业发展类皮书,严格地讲我觉得都必须有一套评价评级指标体系。而分析和预测类的皮书,虽然不一定要有指标体系,但是也要有独创的数学模型和科学的趋势预测。就数据库建设而言,今后国别类的皮书将与列国志数据库实现直接相关,从而实现资源联动共享的机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皮书年会已经形成各个皮书课题组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平台。每年的皮书年会都会取得丰硕的研讨成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个平台。本届年会最大的突破在于,《文化蓝皮书》系列已经开始整合资源,并达成了建设“文化蓝皮书联盟”的共识。因此,要充分利用中国皮书网、皮书数据库和皮书年会这个平台。

第四,加强皮书的发布与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主流舆论的功能。现在是一个海量的信息时代,中央领导以及决策研究班子无法详细阅读每份文件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术研究成果没有得到转化,被领导所认知和采用,那么其学术价值和意义是被局限的,没有发挥其资政功能。所以,只有通过媒体报道,皮书观点形成了热点议论和社会反响的时候,领导才能给予关注。目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拥有很强大的媒体整合能力,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发布皮书,例如接受媒体采访、发布书讯书评、与论坛结合召开皮书发布会,以及转让发布权。除了运用媒体手段之外,还要向目标人群赠书。作者们要和人大代表、两会的政协委员,建立起一套互动的机制,将皮书作为最好的参政议政工具送给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皮书的价值。

第五,严格执行皮书的技术规范,从皮书作者主编信息、资料数据出处,到文章的摘要、主题词的标引、英文目录和英文提要,应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来要求,实现皮书编写体例的规范。同时,我们要求今年出版的皮书对上一年皮书的数据和预测有一个回溯和更正,皮书数据库也会进行相应更正校订。此外,要严格控制字数。现在皮书的字数要求是以25万字为中位数、以30万字为上限,超过上限要阐明理由,或者将超出字数要求的部分以电子书、数据库的形式作为皮书的附属物,例如《法治蓝皮书》每年都附一个数据库。这不仅能减少作者的研创成本,还可以减轻出版社的编辑成本和出版成本。

最后,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我谈两点意见:

第一、一定要把这次会议的精神传达到位,向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做好汇报。我们将把这次年会的研讨成果整理成电子文档,上传到中国皮书网,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大家。

第二、对20xx年的皮书要开始进行策划和部署。希望各个皮书课题组代表回去后尽快进行部署,提交交稿时间和出版计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会在10月上旬召开社内的20xx年度皮书工作会议,届时将正式发布《20xx年皮书工作指南》。

  年会个人总结发言稿范文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大家好:

请见谅我用这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大家进行汇报。

很荣幸能得到这么好的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代表深水部进行发言,简单的谈谈自己在xx公司的点点滴滴。

我的发言主要分了三个部分:回忆自己在xx的历程,分享自己在xx的收获,及感谢xx让我成长。

第一部分,回忆在xx的历程。

刚踏入xx时,我才工作了两年,对海工这个行业什么也不太懂什么也不知道,这时xx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不定期的举行培训,学习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我们才能够不断的成长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xx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公司,很高兴也很幸运能加入这个年轻的大家庭中,伴随着它的成长,并见证着我的成长。来这公司已经快三年了,大大小小的项目也已经经历20来个了,有些做得很好,有些做得很一般。但是在每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通过领导的指点、同事的分享,总能收获到自己想要提高的经验或者知识,对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分享自己在xx的收获。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信息的更新传递越来越快了,特别是我们这些依靠着技术吃饭的工程师来说,挑战也就更大了。每天对着如此大量的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过虑,在最短时间内吸取自己的需要,以保证顺利的完成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以上的种种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找一条自己合适的路来走。

在xx的三年工作中,通过各类型的项目锤炼,渐渐的总结出了一个体会,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进行概括: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是最为关键的。今天,任何知识的价值都无法与自己的思考力相媲美。

以上我说的这段话,在无数的场合中我们也曾听领导说过,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戚总曾经在我们的部门周会上说过,希望我们年轻的工程师每天都能花上个5分钟对自己的一天的事情进行回忆总结,这样对我们的成长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上,我也总结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小秘诀,主要是由4个过程串连起来:收集、学习、思考、输出。

收集,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相关项目需要的资料进行收集,可以通过同事、朋友、以及网络等。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收集到大量有用无用的信息,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个大概的浏览,并把自己觉得的重要信息进行记录,以备以后可以再次查询。

学习,就是在收集的阶段上,对已经有的信息进行一个全面的处理,把和自己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记录。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觉得重要的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并把关键的部分作好自己的心得体会,切记一知半解的情况出现。

思考,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任何的知识或者经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在时间的长河中,会很快的就将这部分的知识洗刷干净。并且我们在阅读资料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当我们理性的分析这些观点的时候,我们会得到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结论。但是当我们用感性的方式重新将所有的观点杂糅到一起时,我们会得到一种新的、超越所有观点的结论。我将这种过程看做真正的思考,每当经过这种思考,我的思维水平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的眼光也不会仅仅局限于书中人物的观点了。思考的结果将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

输出,就是通过我们的完整思考,我们将自己思维中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文章等手段进行与他人的分享。我们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有中期检查和最终审查,这些就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辅助工具进行我们的成果的输出。但并不是每个同事都能在这样的场合进行PPT讲述,那我们就需要自己在平时多给自己训练的机会。首先通过交谈,你可以将你思考的成果与他人分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其次通过写作,你可以把你思考的结果整理加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思考作参照。最后通过制作PPT,并自己尝试着去完整的叙述。

通过这四个步骤的加工润色,任何信息都会被你吸收利用,成为自己头脑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感谢xx让我成长。

我深深感谢公司的成长让我在海工的行业中得到如此一个珍贵的磨砺与成长的机遇;感谢张维磋总监对我工作的支持及教导,并给我如此多机会去展现自己;感谢郭揆常专家给了我很多在专业中的建议;感谢殷老师在配管与总体方面对我以来的教导;感谢公司的同事在我做项目中对我的支持;特别感谢深水部的同事,在这么两年工作时间内,由于有了你们的鼎力支持,我才能完成了公司所分配的这么多困难的项目;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公司的陈锦铃,他是我进入公司时的第一个项目经理,在他的手下干活,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他的那种严谨的工作精神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当我不懂的时候他会非常乐意的指点我提示我应该怎么努力学习并解决困难,并时刻告知我在这个行业中得小心谨慎的做好自己的设计,别让自己的一时疏忽给别人造成了一辈子的影响,任重而道远。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