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奉献》读后感(精选10篇)

《奉献》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3W 次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奉献》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奉献》读后感(精选10篇)

  《奉献》读后感1

什么是奉献?这对年纪尚轻的我们似乎是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词汇,有人把它当成歌曲来唱,有人实际行动证明。《圣经》里有提到:“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世界上有数不清的例子,而我从无意中,发现了一则关于奉献的感人故事。

习惯性的上信箱收信,看见了一个朋友转寄给我的,主旨是“最美的奉献”,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我打开来看,看见了瑞克父子两人的感人故事。

刚出生的瑞克四肢痉挛,医生建议他的父母将他送到疗养院,当然,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行动不便的瑞克有着一颗热爱运动的心,他和父亲迪克一同游泳,将曲棍球棒绑在特制的轮椅上与兄弟比赛,邻居们异样的眼光,逐渐被他的开朗和眼神感动。但是十五岁,瑞克萌生了想“跑步”的读头,一个四肢瘫痪的人,要如何和正常人一样迈出双腿跑步呢?

但奇迹出现了,比赛的那天,瑞克坐在轮椅上,而他的父亲迪克就在他的身后,手握着轮椅的握把,推着瑞克,一步一步的跑向终点。当他们一起克服万难、抵达终点的同时,他们约定,这绝对不是他们的最后一场比赛。

三十多年了,超过一千场的比赛,父亲迪克和瑞克感动了千万人,瑞克展现了生命的韧性,父亲迪克更是将他健全的身体能体会到的快乐,和儿子瑞克一同分享,这对父子的马拉松人生,更让我领悟了“奉献”。

别怀疑,那些真的是真实故事,甚至没有经过改编。关上屏幕,我的脑海里然回绕着他们的故事,父亲迪克无私的奉献,更是让我掉下了许多眼泪,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无法了解、无法体会的奉献吗?现在的我们年纪还小,可能无法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的奉献,但是,那又如何?我们有能力去爱人,就尽自己一点点的力量,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奉献》读后感2

那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暖春》。它是我见过的一部最讨人厌的电影,它让看每一个故事时都痛哭流涕,每次晚上睡觉时的眼睛都肿肿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名叫小花的小女孩,她的亲人都死了,这个村的村长知道了这件事,便把她领养到家里。可这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后来他号召全村的村民,希望他们中间有一个好人能照顾小花,大家都不想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时,铁蛋的父母领养了小花。他们不是并出于好心,他们惦记着小花家的那一片地。小花被他们领回了家,他们对小花又是打又是骂,甚至不让小花吃饭。终于有一天,小花忍不住了,趁着夜深人静,她逃跑了。清晨,小花由于体力不支,昏倒在芍药村的山野上,出去赶集的二狗发现了她,把她领回了村。大家都不愿意领养她,因为这个村实在太穷了,宝柱爹看着小花挺可怜,不顾自己是村里最穷的人,把小花领回了家。尽管家里人强烈反对,尽管家里人因为这事不止一次离家出走,宝柱爹还是留下了她。小花在宝柱爹家很听话,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活,为不能生育的宝柱爹的儿媳妇香草逮蚂蚱······最后,他们解除了误会,生活的很快乐。十四年过去了,小花成了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她要报答曾经爱过她的人,报答曾经宝柱爹养她的那片土地······

“花儿,别哭,爷爷没事儿。”这是宝柱爹为了让小花上得起学,上山砍柳条,谁知,在这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他艰难的,蹒跚的走着,脚下一滑,昏倒在地上。小花冒雨找到了宝柱爹,又请人帮忙把爷爷(宝柱爹)抬了回去。爷爷醒来,看见小花那布满泪痕的脸,说的一句话。当时,我流下了眼泪······

我眼里含着泪,带着抽泣声看完了这部电影。宝柱爹对小花的爱,是默默无闻的。我想:爱的奉献,想必就这麽简单。

  《奉献》读后感3

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谢春燕老师介绍的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的名著,很有吸引力,于是我在网上查找了这本书,看了其中的一些内容,感觉颇深。作者是个大人物,更是个了不起的母亲,大人物是具有魅力的,不仅在于其本身让人羡慕的成功,更在于其背后的过程,全惠星博士的教育核心就是“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在家教观点和方法众说纷纭的今天,“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娓娓道来自己的教育见解,朴素、实在,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于看似不经意间道出了深刻和本质。全惠星博士作为有跨文化背景的母亲,很好地发扬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之长。

强调德胜于才,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教育艺术,尊重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生活风格,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些教育的法宝,无疑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借鉴。作者用很平实的语言讲述一个母亲养育6个孩子的经历,没有很深的大道理,以身做则,友善的对待别人,仿佛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造就了几个成功的孩子。有一个永不放弃自己的榜样母亲,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内因加外因,这几个孩子是幸运的。

从《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这本书中,我们能找到“轻松地教育、轻松地学习、轻松地成功”的秘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制造的。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有大爱的父母,才可能培养出懂大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无论是家庭环境,或者是外部环境,让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物尽其材,让我们来探讨这位韩国妈妈的教育理念吧!她为了孩子,倾尽心血,教导有方,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好母亲,同时她的一些理念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奉献》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奉献》这篇课文,我感叹万分,张海迪姐姐虽然患了严重瘫痪病,但她一直勇敢地生活,把自己仅有的光和热奉献给人们,这是多么的伟大啊!

文章讲述了张海迪姐姐身患严重瘫痪病,忍着疾病,痛苦坚持学习,迎难而上,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他刻苦求医,只为人们治疗。他关心和爱护小朋友,常常教小朋友唱歌和理发,还为几位小朋友医好了瘫痪病。张海迪姐姐明确生活目标,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为社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看电视,电视里的一个电台里面讲了有一位健康的小男孩,他小时候浪费时间,不认真学习,长大后也不努力工作,只是在街上乞求食物,当自己快要去世,才醒悟到小时候不应浪费宝贵的时间,长大后不应不找工作,不努力赚钱,最后悲伤地去世了。

难道只有患瘫痪病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吗,只有不健康的人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吗?为什么张海迪姐姐身患瘫痪病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把自己仅有的光和热奉献给人们,而我们却做不到呢?

  《奉献》读后感5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书,书如其名,作者在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引发了大家对生活对工作甚至于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很多思考。我也有幸颇为受益,在这里想谈谈我的感悟。

"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么你每天做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作者提出在职场和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有兴趣一族和没兴趣一族两种人,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对他的工作或生活是否感兴趣根本上在于他是否投入自我,身在其中。有趣之人敢于尝试和冒险,他们将自己投入进一件事情中,如若事情顺利,他们便收获成功,如若事情不顺利,他们也能收获经验智慧,进而不论事情结果如何,有趣之人总能在其中感受到收获和乐趣。而无趣之人往往因为担心失败,连尝试也不敢去尝试,当然就不会有任何乐趣可言。

作者还分享了其在招聘团队成员时宁愿选择最初能力不是最好,但肯接受低薪做事的人的理念。"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这与有趣之人才懂得投入工作,与工作相互成就的理念相互呼应,让人深以为然。

还记得在禄口机场入职的第二天,科长让我们写下加入运行指挥中心的感想和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和期待。我凭着大学时的实习经历一腔热血地写下了很多看似"高大上"实则浅显空泛的话语。那时只是幼稚地认为指挥中心是机场的"大脑",是负责所有一线保障工作指挥调度的中心,是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内心因为能够成为一名指挥员而感到非常地光荣和自豪。

终于正式成为见习指挥员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光鲜而轻松。从航站楼的玻璃幕墙损坏到航空器在半空中遭遇的鸟击,从航空器的加清排污到油量餐食配载,从逐条核对次日航班信息到所有航班停机位的预先分配实时调整,从正常性航班信息统计到应急救援方案的不断更新培训考试演练……指挥科的工作专业性要求高工作内容又繁多而琐碎,指挥员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规章制度,熟悉明了航班运行保障中空管、航空公司、机场各家工作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做好每一次沟通,正确传递每一个信息,保障好每一个航班。正常性统计席、次日计划席每天都要仔细核对、统计大约500条航班信息,每条航班更是包括了航班号、机号、航线、计划/预计/实际起飞落地时间、挡/撤轮挡时间、是否起飞/关舱门延误、延误原因等等数不清的分支信息;航班高峰时段或是遇上雨雪天气、意外状况,协调席、资源分配席7台电话、4台对讲设备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塔台、机组、代办、地服、廊桥、现场……都在"呼叫中心";更不用提暑运春运或是动辄天气不好时,通宵是每一位指挥员的家常便饭。

一次朋友小聚聊起工作,对方薪水比我高,工作比我清闲,却整天觉得工作生活毫无意义。当我向她解释我的工作内容时,她又惊叹我的工作如此枯燥辛苦。接着,一个晚上都成了负能量灌输大会,休息日过得比工作日还心累的我带着满脑子的想不通回去了。

第二天工作恰逢晚上雷雨,天气骤变,出港航班返航,到港航班备降外场,班组成员全部聚集在AOC大厅共同关注天气情况、协助受影响航班的保障。8双眼睛一同盯着进离港航班监控系统,等待着天气转好,第一架飞机的安全落地。大屏幕上一架架的飞机和大厅里的同事们同样繁忙同样井然有序,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坚守这份工作的理由。

对于机场而言,绝大部分的一线保障工作都是繁杂琐碎而又辛苦的,但正是因为成百上千个琐碎的工作被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智慧整合到了一起才能够保障航班的安全准点,才能为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出优质的服务,将禄口机场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机场。因为我们将每一个自我投入进了禄口机场这个集体中、投入进了每一份枯燥琐碎的工作中,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智慧,才能在其中感受到那份集体的成就荣誉给个人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年轻人,跳出周围的环境给你的思想套上的枷锁吧,拆掉思维里的墙,不要仅仅用世俗的标准冷眼旁观你的工作生活。全力地拥抱你的工作和生活,带着你的青春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会热情地回你以拥抱。奉献出你的青春,成就你的自我。

  《奉献》读后感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爱心正是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言语,或者是举手之劳的帮助,都在体现我们的爱心。我读了一个故事后深受教育。

故事的大意是:弗来明是一个穷苦的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耕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一个孩子求救的哭声,于是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粪池里挣扎,弗来明顾不得粪池的脏臭,把这个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出来。

过了几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前,车里走下一位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说是被救孩子的父亲。

“我要报答你,好心的人,你救了我孩子的生命!”绅士对农夫说。

农夫回答说:“我不能因为救你的孩子而接受报酬。”

正在这时。农夫的儿子走进茅屋,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

“是!”农夫很骄傲地回答。

绅士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他说:“我们来个协议吧,让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像他父亲一样,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您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马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来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是谁救活他的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他就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就是这个这么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弗来明为了救别人的孩子,而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获得诺贝尔奖,而丘吉尔,则由于帮助别人的孩子受教育,而使自己的儿子在患病时幸运地战胜了病魔,当我们在奉献爱心帮助别人时,其实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有的时候恰恰是在帮助自己。奉献我们的爱心,不仅让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愉快,而且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促使自己走向成功。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把爱心奉献给社会,把爱心奉献给他人。我们可以从经验中也会发现,只有真正地关心他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心,才能赢得他人的注意,帮忙和合作。随时关心他人,希望为人所关心,所注意,乃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在得知被别人关心时,我们心中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同样,别人也有同样的渴求。而且,我们越是关心他人,也越是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感动,自然他人也会更加地关心我们了。

  《奉献》读后感7

《奉献》这篇故事主要讲:张海迪大姐姐身患重病,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是一个严重瘫痪的人。

她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她关心小朋友,她常常教小朋友们唱歌,为小朋友理发,还为几个小朋友治好了瘫痪病。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一个瘫痪的人都可以学那么多外语,帮助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行?而且我们比她的条件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奉献》读后感8

他们认为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恩,也不需要回报。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长,他们知道亲人把自己养大很不容易,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回报养育之恩。北京的吕鑫就是这样的例子。吕鑫是个弃儿,被一个叫吕书泉的清洁工抱了回来,当时的吕鑫患有佝偻病,吕叔叔家十分困难,亲朋好友都劝他不要收养这个孩子,可善良的吕叔叔执意收养了她。

吕鑫从小就知道,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为自己看好了病,为自己省吃俭用,拼命干活,却因劳累过度得了重病……吕鑫的事在班里传开了,大伙儿都在悄悄地凑钱,同学们捐的钱她一分没花,她要攒钱帮爸爸治病。吕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千方百计地去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这份深情打动了所有的人。那天,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为之震撼,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与吕鑫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又是那么的不懂事啊!儿时,父母为我付出的一切,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有时稍有不满,还发脾气。上了初中,一周回家一次,很少与父母交流,还喜欢把在学校未消的怒气带回家,冲父母发无名之火,父母的溺爱使我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成了一个任性的孩子。

还记得刚上初中时,我哭着打电话回家说想家,爸爸一下班就赶来看我,我知道,他是怕我因为想家而耽误学习;打电话回家说头疼得厉害,妈妈立刻大声吼起来,我知道,她是责怪我不会照顾自己。好几次晚自习,外面寒风呼啸,班主任提醒我们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而她自己却发烧了,第二天仍拖着虚弱的身子给我们上课。那几节课,我们听得格外认真。面对父母、老师的爱,我只有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发烧时,同桌关心的话语让我难以忘记,同学关掉电风扇的动作被我铭记在心。考砸时,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令我找回自信。面对同学的关爱,我只有帮助他人,与同学和谐相处,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感恩”这两个字,是因感知而感激,但我情愿再拆解出一个报恩的意思来,当我们在感激之后,还能因此生出爱,去爱别人,去关怀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感恩。

如果那样的话,环环相扣的感恩所联结的就是生生不息的爱;而被爱所萦绕的世界,将会是一个多么温暖、多么美妙的世界!让我们抛去理所当然,抛去任性,重新捡回感恩的心。请记住,中国人的感恩节是每一天!

  《奉献》读后感9

我初中是在三个不同的学校度过的,我发现三个学校的老师给人的感觉一点都不同。

初一,我在乡下的'一所中学里读书,刚一开学,老师们都挺严肃,后来,慢慢地,我发现,所有的老师都没有一点老师范儿,他们更像我的家长,无论我干什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与家长对待孩子一样,很亲切。当我做错事时,老师会拿出教棒,严厉地训斥我,看着我流下的泪水,又会冷冷地用纸巾帮我细心地擦干净;当我猛地一下成绩进步时,老师又会开心地表扬我,并热心的鼓励我再接再励,并分析我有些粗心的原因;离开学校时,老师们都像送走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他们都弯着背,轻轻地叮嘱我,那弯背的一瞬间,我想到那篇文章里写道:老师那背的弧度像一座桥,架在书海的上方,我们欢笑着从桥上走,看尽头的曙光,不管波涛如何汹涌,那宽阔的桥面总是不动摇,替我们挡风挡浪……

初二,我来到了城市里,走进了一所新校园,校园里的老师都很时尚,顿时我心生了畏惧:老师是不是都很高高在上,不近人情呢?后来,我发现:老师们都出乎意料地关心学生,他们更像朋友,当我不开心时,老师们会静静地与我谈心;当开运动会时,老师们会像我的支持者一样为我加油;他们总爱笑,他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懂得沟通,我深深的记得,那次脚伤了,老师弯着背,一点一点扶着我去医务室,那瞬间,我又想到那篇文章里写的:老师那背的弧度就像一棵树,树冠葱翠茂密,不管树下躲风躲雨的人是多是少,总是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撑起一片蓝天。

初三,我来到一所以教学严谨,老师工作刻苦著称的学校里,虽然教学设施不如上一所学校,但老师们果然都很辛苦,老师们都像不要休息似的不辞辛苦地督促学生们学习,他们更像我奋斗路上的指路明灯,照亮着我前进;他们每天都来得比学生们早,走得比学生晚,天天都等到学校里集体熄灯才停止讲课,有时甚至疯狂到都熄灯了还在讲课;每当老师们站在讲台上,吃力地撑着微弯的背在桌子上,我看到的那一瞬间,又想到那篇文章里写的:老师就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农人,我们就是老师捧在手心里的种子。老师一次次地弯腰除草;期待着,期待着……有苗儿被阳光晒蔫了,赶紧弯腰浇水……

老师永远是辛勤的,点点滴滴奉献出爱与知识,那弧度正是爱的奉献,爱的见证。

是啊,回首我的初中三年,无不是在老师们的爱中度过的,看完这篇《有一种弧度叫奉献》,我懂得了,老师们总有一种弧度叫奉献,他们奉献一切,奉献爱……

  《奉献》读后感10

我自从生下北北后,阅读书目有了极大的调整,加上准备怀孕和怀孕的一年,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极有限地看了几本专业书,其他都是在看养育孩子方面的书,现在我的小北北已经一岁半了,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教育孩子变成一桩相当棘手的事情,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像一个溺水的人渴求一小块飘浮的木板,幸运的是我读到了全惠星女士的《有服务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之多大大超出我的期望。

每当工作和孩子不能兼顾时我都要抱怨自己不是一个全职妈妈可以时时守着我的小北北,但全惠星女士特别提到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这让我意识到教育自我比教育孩子更重要、更有效、更迫切。一个妈妈不能完全停滞不前而鞭策孩子跑步向前,好妈妈就是跟孩子一起成长。我周围的很多家长了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跟他们讲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他们也许会诧异到怀疑你的母爱,其实全惠星女士在此书的前言部分就呼吁父母们,请跟她一起做个“奉献者”,这并不矛盾,在我的理解中,牺牲和奉献是两码事,牺牲损己未必利人,奉献是在圆满自己的基础上圆满别人。全惠星女士的家庭教育有一点让我印象极深刻:他们家到处都是书桌。书桌一多,家的每个角落就都充满学习的氛围,甚至,他们家的地下图书室成了周围孩子们的公共图书馆。

而在我们许多家庭中多的可能是麻将桌吧?大人一边搓麻将一边看电视同时抱怨孩子不爱学习,全惠星女士本身是博士,当然并不是在偏面的要求妈妈们的学历,但她的六个子女全部取得博士学位这一惊人的事实证明了身教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一下服务精神,服务精神现在已经很少有家长提了,记得小时候大家还常说为人民服务,但那时人民是很模糊的概念,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大家崇尚的是不逆孩子的意,让其自然发展,譬如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分享的玩具可以先收起来避免孩子发生争执,自己的孩子抢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也不会硬夺出来归还,总之很多行为是从个人的角度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到别人,当然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现在孩子少,担心孩子太老实了到时候吃亏,但是“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全惠星女士把中国古代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一步地提升到了“幼人之幼必惠及吾幼。”可能大家会拿社会大环境做为借口,觉得我们的孩子就是生活了这样一个竞争少人性的大环境中,但环境的改变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的努力,不妨从我们自己,从现在就做起。

后记:这是很早以前的一篇应景作文,措词有点夸张。后来看到这本书,还是觉得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