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篇大纲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W 次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别人口中听说了《致青年教师》,很多人对这本书表达了喜爱,让我越加的好奇,直到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吴非XX多年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里有他这些年的案例并且给我解答了很多教学中会遇到的困惑。

在从事这份教育事业的时候,我也有过困惑,疑问。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突然茅塞顿开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十页的书籍,却蕴藏了宝贵的财富,让我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充满正气,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们,让他们觉得每一天都应该是活力满满。因为唯有正能量的面对所有人,那么所有人才会时刻被正能量包围。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记得有一次。很多孩子不好好听课,上课讲话,扰乱了课堂了秩序,也刚好那一天自己遇到了一些事,那一次自己失态了,不仅发火更接近于暴躁的状态,把学生们都吓坏了。虽然我还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但那次的发火让他们对我有了胆怯,不再向平时一样看到我就笑嘻嘻的跑过来问好,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自责当中。

读了《致青年教师》后我发现,原来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约束要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要耐心懂得释放压力,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教师职业

我想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很珍视自己的职业,我身边的老师们也是如此。他们在教育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每年和不同的学生认识,打交道,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里,这是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情。尽管我们是多么不舍看着他们毕业离开,目送他们离开校门的那一刻,心里似乎空落落的。原来那一刻我们早就将他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一般。

生活要有仪式感,教学要有幸福感,而《致青年教师》一书里吴非先生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挣米给你负责”。唯有对得起自己,对的这份职业,我相信在我们不断教学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让我们明白教师的可贵之处。看着学生一个个活泼天真的笑脸,我时常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每天被这么多孩子包围,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而我也明白,从事教师职业我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不仅仅是学生要学习,我也要学习。我们作为教师,学习知识是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知识,更好的方式,去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时刻幸福的教师,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光去照亮所有的黑暗,用我们的热,去温暖每一个人。看着《致青年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过去,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会有新的看法和结论,我想每一个人也都该如此,时刻的反省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去成长。

在《致青年教师》这本书里,我看到的都是吴非先生如何去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并且如何让的待人接物,要做好一名老师要从细节上去真正的善于发现。看着里面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吴非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深深的.被其中的故事所打动,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样。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唯有心胸宽广的教师才能教出大气、正直的学生,而心胸宽广的人,在未来总能走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让我们用行动、用青春,去为我们喜爱的教师职业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二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XX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如下: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评语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习”,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

我看过一些青年教师死记硬背学生的生日,他们很想让学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师的短信或是问候。动机很好,但我认为这样做可能多余。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

任何职业都有都有危险,教师工作也不例外。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这种危险性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吴非老师一贯以来的追求,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待,也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师自己敬重自己的职业,自觉进德修业,才会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而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他才会更像一个教师。真正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吴非老师的这个词——“负责”,而不是常见的“热爱”。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职业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负责”却是从事每一项职业的前提。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呢?。在吴非老师的笔下,我们欣喜地找寻到了最佳捷径: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葆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亲爱的老师们努力吧,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三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