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31K 次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方与圆》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篇1

丁远峙先生所著的《方与圆》,我读过好几遍了,现在翻阅起来还是倍感亲切,他举例贴切,耐人寻味,将人的心理活动浅显地剖析出来,觉得是一本年轻人值得一读的好书。

《方与圆》,一部我很喜欢的书。只是读一次就如沐春风,让春雨给洗礼了…这本书,并没有订立条纲,而是从小处着手举出贴切的例子,浅显地将人的心理活动剖析出来。由一个人在面对某个问题时的心理及由此而发的行为上的反应,有滴水藏海,窥斑见豹的味道…这是我们这作所必须学习的,以小见大的方法。例子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此书从清朝的铜钱形状——“内方外圆”引入做人的道理。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从而揭示出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的道理。

方,乃做人之本,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即内心的反映,内心无也则虚。所以内心方正,外在的处事也自然而然的有之。是的心灵杰出才可能有行为事迹的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才有气质的美好。心之方正决定正如起决定作用的司令,司令具威望魄力,优秀品质才有能力去命令参谋将士。

“圆”亦是处世之道。懂得圆滑处事之人也往往总是少些遭到他人的“攻击”,也可将些事委婉说出。正如:

有一次有一个记者向著名歌星邝美云提出了一个叼砖问题“你读书时成绩很差,你是否很笨”。面对棘手问题,可邝回答却发人深剩“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成绩一流的成了打工仔,而二流的却当了老板,为何如此?原因之一即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二流的甚至三流的同学却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圆这一处事之道。

这是由方与圆而联想到了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处事方式,给我们以启示:生活中处事,方与圆不可或缺。

也正如前文所说的方与圆,方的每一个直角仿佛代表着每一目标,圆的始点和终点也代表着每一个木标,而通往目标的道路非

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说没有方圆不成规矩。方者,做人的原则,根本;圆者,做人的策略,技巧。没有方正之心,人就是一片随波逐流的树叶,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没有圆熟的人生策略,人就像一艘不知道转向的船只,东碰西撞,永远无法驶向自己的目的地。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做事的锦囊。做人要方,不忘大原则。做事要圆,不钻牛角尖。做人心量要圆,做事性格要方。律己要方,待人要圆。识人要方,用人要圆。总之,做人做事方与圆要有个度,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取方者是正直的人。取圆者是聪明的人。方圆并取者,是智慧的人。外圆内方,可谓人生最高境界。做人有方,就能堂堂正正;做事有圆,就能得心应手。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掌握人性乃万圆之源。愿做一个方圆有度,进退自如的人。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篇2

这本书据说很久就很有名气了!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我现在来拜读它,不是有一句话说:酒醉后来客!

被虫咬过的苹果,一般都是最甜最可口的!如果这种说法真的成立的话!那么本书的作者应该窃喜的了——几乎每一个盗版书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过盗版商与虫子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前者以趋利为目的。他们不在乎被盗的对象是不是言之有物;虫子则不同,苹果越甜虫子就能吃的越肥壮结实!归根结底趋利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活命。为了活的肥壮结实,为被盗之物摇旗呐喊,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吗!——就算是个烂苹果那又如何!在表面镀一层金照样热卖!

这是一本两百来页厚的好书!说它是好书,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从人性格的解析到如何做生意;从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到企业管理作者均能信手拈来、从容剖析。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一点作者最能做到。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开篇即云:"一本书,如果只是一味的宣扬技巧,而不激励人的品质,这本书是低级的!"原来品质是靠激励出来的!这大概是近十年来最大的发现!俗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书如其人,现在我们再把这句话简化一点:书如人。如此也不枉我们买书时所花的血汗钱了!!

作者为煽动读者的情绪,多作慷慨激昂之词,所作倡议多令人惊骇不已。第19面作者倡议道:笑吧,为笑而笑,这就是笑的理由!我们马上联想到马嘶如笑。如果真的只是为笑而笑,那么大可直接买一马型面具,岂不快哉!又如第44页冯道一列的结语,令人云里雾里、匪夷所思!其中种种,不必多举。最令人震撼的是从192面到216面的那一节。作者可谓是字字珠玑——说不卑不亢我们举双手赞成的,作者马上接一句:与谁都能相处。我们又立刻联想到马戏团的小丑——脸上施上厚厚的釉彩,然后努力博取台下每一个观众的笑!又有不怠不躁,不隐不露,不偏不倚,不尊不卑,不智不愚,不温不火,不软不硬之说。

亚当以一叶遮私—处最能诠释不隐不露;智即智,愚即愚,何谓不智不愚!按电影<大腕>葛优在精神病院答院长问一段最是不智不愚。其精神病者所以不智,又能愚弄院长所以不愚!Jane Revere Burke所作<让我们进来>最是不温不火,是为人作所以不温,但所讲皆鬼话——鬼者,畏火!所以不火。即活人讲鬼话最是不温不火!至于不软不硬——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到的一个词——不软不硬是为不举,阳痿也!善哉,善哉!

如此种种,作者一直在不辞辛劳的要把读者游说的平庸华。请注意不是中庸!中庸思想是不会教人不智不愚,不软不硬的!我们的主张是:做人要做的象自己,是自己!该棱是棱,该角是角。作者在书的第22面引用了一句金圣叹的话,金圣叹的确是个很好的列子:金老前辈一生潦倒,但他铁骨铮铮,哭孔案中金老前辈的硬汉形象至今令人肃然起敬!象书中所说的:读完书就能使品质,气质有改观的诳语;在什么什么情形下,才算得上真正的生活——试问什么样子的生活是假的?——这种说谎说到自己都信的豪言壮语,我们就没必要再信了!

按编者语,在本书少说也有十年历史了。我一个后进者,看完了还罗嗦了这么许多,总有打死老虎的感觉——对不起,应该是老弱之虎——很不道德!毕竟已经发行600万册了!<编者语>不知是否包括盗版!所以无愧老虎之称,那怕只是一只纸老虎。赶紧扯个蛋收场罢!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篇3

一直很喜欢中庸之论,何为适可而止,方圆之间如何界定,这也是一门长期的学问。这本书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读完,有精有略,不求全数吸收,但也能感悟一二。方为原则,圆为变通,这本身相辅相成看各自如何应用。

前段时间也因工作的事情很苦恼,同事在工作上受了委屈,原本应该为同事解决争取的我,因为上级的和稀泥而无能为力。一方面向往公平,希望与自己的行为标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只能安慰同事,工作中的是与非在争取之后只能学会接受。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看完这本书之后,些许释然。正如那句话:“在想改变环境之前,应先改变自己。”比起改变现在的环境,似乎改变自己会更加容易一些。工作中也不见得都是公平,面对工作各方面的压力,隐忍,进步,适应都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未必就是拿着道理去理论,达到目的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初衷不曾改变。

生活中的自己,经常会被别人说成一个太过正直的人。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完全是一个褒义词。我也经常会困惑,为什么显而易见的道理,自己去坚持有时候却显得格格不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不懂得在社会中与人相处以圆为主。人与人的相处,着重人性,变化方法。而道理为方,放在内心,只是自己变通的依据,却不是与人争论的论据。我也曾因为别人的评价,因为自己吃过的亏,怀疑过在这个社会中,想安身立命,是不是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坏人”。但是看完这本书,却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三观不一定要刻意迎合甚至改变,生活中的相处可以求同存异,对于他人短暂的盈利,也不必太过羡慕,甚至否定自己。比起获得物质的收获,做一个自己认可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直到过完这一生,或许这才叫圆满。

方与圆,正如中庸。两者结合,过犹不及。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篇4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方与圆》所阐述的理念,使人懂得如何去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懂得用什么心态去对待胜利和失败;懂得如何去学习……,等等,总之,看了这本书,可以使人的心胸更加开阔,不再经常走进思维死角,从而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更好。。

《方与圆》的内容涉及了品质培养,气质培养,人性,处世技巧,交际技巧,说话技巧等等很多。目的就是想帮助你人生更快乐,事业更成功。这本书有一句话我是很喜欢的,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儿说的“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知识是没有谁能教会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只能靠自己。教师的作用,书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变总要靠自己。

如何才能成功呢?这本书强调要激发成功的欲望。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种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的强弱真取决于你成功的欲望的大小,你必须将欲望之火激发到白炽状态。现在我们不曾拥有,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不敢向往拥有。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梦想的消失。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他人生的浪漫剧将下了帷幕。人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没有梦想,生命就会枯竭。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发展的欲望去激发自己的实力“做人就要响当当,永远不要做生活的乞丐。”

走向生活成功的金钥就得具有自信,勇气和热忱。你不觉得正是如此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来源于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状态,有助于激发你的潜能。信心会为你带来活力,焕发光彩,使你谈吐洒脱,大度,产生一种不知不觉中感染人的魅力;而丧失信心,会使你显得委琐,不能发挥水平。勇气,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建立了自信,有了目标,认清了环境还不够,还要有行动的勇气。勇气就是敢做敢为,就是将自信表现在行动中的一种胆识。

让梦想成真,从现在开始行动吧!对生活工作充满热忱,对自己充满自信,并拥有永不服输的勇气和聪明的睿智,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享受成功。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篇5

每月一书,这个月的书终于看完了。怎么觉得这周的书看得特别的慢,而且这个月的书也稍微比之前的`两本书要厚,是两部。

看完以后也没什么要说的,感觉跟之前看的那几本书都没啥大的区别。感觉都是在同一个道理,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翻来覆去的讲这些和成功有关的几个因素的问题。

《方与圆》读完后的最大感觉就是很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所以说,《方与圆》是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书中也同样讨论了在很多书中都会经常提起和讨论的话题,诸如宽容、态度、信心、信仰等的伟大作用和蕴藏的无穷力量。这些书怎么说呢,应该给他们起个更好听的名字,与“成功学”沾点边的名字。

很多的类似的书,都有类似的内容,读起来的时候也真的会让人热血沸腾,感觉成功就近在咫尺了。可是,读过这些书的人中又会有多少人会成功?如果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成功的话,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什么“伟人”和“创造”了。问题是,我们读完这本书一周以后呢,一个月以后呢,半年以后呢?关键是我们都没有把想法付出行动,如果说我们能够要求、强制自己坚持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那就一本这样的书就足以受用终身。

成功有很多种,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做的开心了,认真的去做了,都可以说成功。可是,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却往往局限在金钱、名誉、地位、身份等等很物化的东西上。这就让我联想到信仰这个东西,书中也有讨论的。而中国最缺少的就是信仰和价值体系。

个人觉得不管哪一个国家、民族或者是个人,都不能没有信仰这个东西,信仰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没有了信仰,人就会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就会心理空虚。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把这些不好的感觉转嫁到追求物质的东西上。所以,大家都顷其一生的追名逐利,最后透支了自己的生命还过得不开心和憋屈。而当自己的这些物欲都得到满足以后,人生又没了目标,重新陷入另一轮的空虚之中。悲观主义之父叔本华曾说过,人生的两大痛苦就是物欲没得到满足和物欲得到满足了。因为我们的心灵一直找不到归宿,那生命岂不是就成了“行尸走肉”了。生命,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虐的。

中国的富豪移民到了西方的一些国家以后都会感到很失望,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你有多少多少钱,或者是某某大公司的总裁、CEO什么的,或者因为有了多少多少栋的房产和别墅等等而对你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甚至是可以开着私家车把人给撞x了还可以扬长而去的。在美国,哪怕你是总统也不可以不尊重一个扫大街的清洁工的,因为每个生命是平等的,这也是信仰。

看过一些书籍,也和一些在国外的同学联系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心态就能那么的平和和“稳”。这个也是我一直向往欧洲国家的一个原因,呵呵呵,还想在有生之年能到欧洲国家去旅行呢。如果有实力的话,去欧洲国家继续求学。其实,中国人拖家带口的在国外求学的也不在少数。不是崇洋媚外,因为真的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书的作者不是也有建议我们说,能出国的话就尽量出国。个人觉得,视野开阔了,人的心胸也变得很宽广。

总结了一下,《心灵软件》和《人生控制论》大多讲的都是内因在一个人成长中、成功过程中的作用。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在不断的成长和成熟,另外还要真正的去做。

人生需要理想,需要做“白日梦”,这样才会使生活充满色彩,而且当我们越是想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时,就会越容易实现。祈祷吧,祈祷理想照进现实,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