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雷夫的第56号教室》读后感大纲

《雷夫的第56号教室》读后感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2W 次

读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颇有感触,他是一个伟大的教师,可是他却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教师,我并未断言自己无所不知,有时会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教出这么多成功的学生。我在这里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有用的方法”。现在我们时刻都在强调“育人为本”抓德育的工作,而现实中往往却是分数至上。可是雷夫并没有“直奔主题抓分数”,开学第一天他就给学生讲道德六个阶段的理论。这六个阶段是:(1)我不想惹麻烦,(2)做某事是想得回报,(3)为了取悦别人,(4)遵循规则,规则在内心深处,(5)我做事时会为他人着想,(6)我有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六个阶段像一个道德阶梯,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低向高前行。在这道德前四个阶段显然都是自我中心的,只顾个人利益的。如果单独的停留在这四个阶段那么叫出来的学生将会是自私的,后两个阶段则是对道德教育的升华,只有达到这个阶段德育才是最终的目的。他的学生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慢慢的去做。等到毕业他的学生的成绩非但没有因为雷夫不抓成绩而落后反而在全国却名列前茅,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雷夫的第56号教室》读后感

因此我想,我们的教育难道还要停滞不前,还要仅仅埋头于分数的提高中吗?我们能不能也在平时的教学中交给学生一些道德上的理论,让学生学会雷夫六个道德理论中的后两个阶段呢。在上11~20各数的认识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们带学具盒里的小棒,在教学的前一天晚上我叮嘱孩子们记得明天要带小棒。数学课快开始了,有个小姑娘突然哭了起来,我忙上前询问,她哭着说:“老师,我忘记带小棒了,怎么上数学课呢?”这时,又有几个孩子也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也忘带了,怎么办啊?”我听了心慌了,数学课快开始了,没有小棒那等于没有机会动手操作,那学习效果肯定不好。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隔壁班也是我教的,而且隔壁班的数学课是下一节课,所以这节课他们是不要用小棒的,于是我快速的跑进隔壁班,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现在老师需要借15份小棒,因为隔壁班有一些小朋友不小心忘记带小棒了,哪个小朋友愿意拿出自己的小棒去借给他们呢?”听我说完,很多小朋友都说:“老师,拿我的拿我的'”。

把小棒拿过来分给那些没带的小朋友之后,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之间都是同学,以后我们都要互相帮助,如果以后其他小朋友有困难了,你们会不会帮助他们啊?”小朋友们都说:“会!”,我连忙表扬他们,说:“我们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团体,而班级和班级又同是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团体,以后啊,小朋友们一定要学会团结,学会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个人更大的力量”。

这只是一件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但是我想,如果利用好平时这些小事及时的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德育教育,使得孩子们的心理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那会比教会他们数理化来的更有意义。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不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所以才望“汤”兴叹。”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雷夫老师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一年级的小朋友如同一张白纸,如果我们能从一开始就教育他们学会帮助学会分享学会团结,那么他们的心理健康必然是阳光的,那以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