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有感

读《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41W 次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的作者是张炳惠女士,她身兼教授、主妇和妈妈三职,毅然咬紧牙关,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最终将三个中国继子送进哈佛、耶鲁。目前她的两个女儿都在担任国际律师;曾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彼得,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之后更在纽约曼哈顿崭露头角,成为数一数二的企业家。她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

读《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有感

我看过不少家教著作,独有这一本令我信服,奉为圣经,认为它讲的既是最根本又是最质朴的方法。

(一)作者教育孩子的原则

“为此,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是作者教育孩子的两个原则。

先谈第一个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强求孩子做什么,而是做孩子的榜样。看看作者是怎样做的。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事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推掉了各种社交酒会,连一些正当的娱乐活动我也尽量避免参加,因为我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在看电视或者休息的时候,我也会特意坐在书桌前装出学习或者写论文的样子。孩子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都纷纷丢下玩具,拿起书本认真地读起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从未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就像当年父亲那样,我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从未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在看电视或者休息的时候也会装出学习或工作。就是说身兼教授、主妇和妈妈的她连正常的休息也要牺牲。如此,怎么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

再看第二个原则:“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作者是怎样做的呢?

“就像我的父亲那样,除了要求孩子们遵守一些基本的生活规范外,我从未强制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而且在生活中,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想只要让孩子们看到我努力的样子,他们就会变得勤奋。

“在饱受艰辛的那段时光里,我也曾想过打退堂鼓,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总是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容让我的心平静下来。那时,白天我是一名在学校教书的教授;晚上我是一个主妇和妈妈,而且还得写论文。我咬紧牙关,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因为过于辛苦,我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

什么叫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为了做好每一件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准备每年住院一两次。有这种精神,怎会做不好事情?孩子想,母亲身兼三职仍能做好每一份工作,自己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分内的事情呢?

这两个原则,寓以为就是平常所说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对教育、影响人来说,没有比这两个原则更直接、更有效了。

(二)“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来自于父母本身”

作者根据对儿子彼得的教育实践得出结论:“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要想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育方法,需要每天去观察孩子,长时间同孩子在一起,以便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据此创造出一套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因为只有母亲才真正了解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孩子最喜欢什么……”

彼得是一个早产儿,她的丈夫对她说“他比别的孩子反应稍微慢一些,你对他一定要有耐心”,而医生则说彼得小时候心理受过打击,导致精神上受到了创伤。

经过不断地进行观察,一件发生在厨房里的小事改变了她对彼得的看法。当时作者在厨房里整理餐具,彼得站在一旁认真地看妈妈做事。当他看到妈妈从橱柜的高层将餐具拿出来的时候突然发问:“妈妈,为什么将重的碗放在那么高的地方呢?把轻的放在高处,把重的碗放在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不是更好吗?”作者由此发现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

此后不久她又在孩子的一次游戏中发现彼得比同龄人更加喜好分明、更专注于一件事情。

据此,她认为与同龄人相比,彼得具有出众的观察力,他还可以自己发明游戏;他并不是一个比别人发育慢的孩子,也不是一个心理受过打击而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

后来证实彼得在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方面有着很高的天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天分越发明显。上高中的时候,他曾作为学校的代表在全美科学大会上领奖。

试想如果不是每天去观察孩子,长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又怎能发现孩子的特点和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呢?

“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要想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育方法,需要每天去观察孩子,长时间同孩子在一起,以便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据此创造出一套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意味着如果自己不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再好的理论、方法也是白搭;也就是说,除了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据此创造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三)“厨房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

作者认同“厨房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的观点,认为生活才是学习最好的舞台。

为了找到引导孩子自己学习的方法,下班后,无论在家里做什么事,她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刷锅洗碗的时候,特意把他们叫到身边,每次去市场买东西,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她发现每次孩子们和她一起做事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即使去超市买调料,孩子们也像是外出旅游一样充满好奇心。

于是她想,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点什么呢?然后她就问孩子:“南希,一大盒牛奶和两小盒牛奶相比,哪个量更多?”他们家一天的伙食费是5美元,她又让孩子们帮她挑选5美元的食品

从那以后,每次去市场的时候,她都会让孩子们计算价格,并且算得最快的孩子,就奖励他几枚硬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趣的是,这在妈妈看来也许是在学习,而对孩子来说则是一场游戏。去市场的时候,孩子们会把商品一样一样地拿起来观察,了解一下产地是哪里、怎么生产出来的、都含有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得出最终答案,即使没人提醒,孩子们回家后也会主动去翻书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这样得到的知识不容易忘记,人们很容易记住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

“我将厨房也变成了最好的教学场所。即便是一种食物原料,也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就拿土豆来说,食用的是哪一部分、含有什么成分、人吃后对身体有什么作用等等,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孩子跟妈妈呆在厨房里不仅可以增进相互之间了解、增进感情,而且可以学习很多知识。现在的很多妈妈与孩子一起呆不到半小时,何谈教育?

(四)反常举措,一箭双雕

书中有一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日本的时候,为了减轻家务的负担,他们家雇了一个叫彩子的日本女孩子。但是,在这个女孩来到他们家后,她的孩子们经常把自己应当做的事也交给了彩子。作者发现问题后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送彩子去学校上学,并亲自带她去打字培训学校报了名,让她在学校里上完课后,下午回到家里做家务。作者对孩子们说:“彩子来到我们家,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她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你们却胡乱地使唤她。我非常感谢她,我想在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前提下,送她去学校上学,你们要帮助她。”这样不仅制止了孩子们继续使役彩子,而且反过来使孩子们关怀起彩子来,可谓非常绝妙。

“因为彩子的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自己花钱让保姆学习,天下的父母有几人能想到、做到?

(五)艺术地处理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处理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很讲究艺术性。

彼得曾经在全国性的大会上获得过优秀发明奖。获奖后,彼得在姐姐爱丽丝面前显得很得意,爱丽丝脸上则冷冰冰的。这时作者只淡淡地表扬了彼得一句,然后对爱丽丝说:“我们的爱丽丝上次不是也得了奖吗?当时妈妈没有表扬你,真抱歉!”爱丽丝马上释然了。晚上吃完饭后,作者则抽空把彼得悄悄地叫到跟前,抱在怀里在他耳边说:“你知道妈妈现在有多么高兴吗?我真是为你而感到自豪。”

“我这么做,使爱丽丝确信妈妈对她的一贯肯定,而彼得也感受到了妈妈为他而自豪。爱丽丝从彼得那里已经有了危机感,但是在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后,她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彼得知道了自己的努力会令妈妈十分开心,也更加勤奋了。

“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爱丽丝面前一个劲地表扬彼得,彼得就会产生自满的心理,而爱丽丝也会因为彼得的骄傲而感到失落。

“有的父母故意让孩子们进行比较,这样会给每个孩子造成伤害。被比较的对象会因为父母的关注而感到压力。而比较的对象,则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丧失了自信,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六)作者的忠告

作者有两个忠告对我有很大的震撼。

作者说不要经常使用“累、辛苦、生气”这样的词汇。因为,“脱口而出的话对孩子的教育却是致命的。父母的牢骚,会使孩子们以为世界就是一个生活艰辛、劳累、让人充满牢骚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社会会产生一种畏惧感。”

“而事实上,抱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孩子以为使妈妈又累又生气的对象还包括爷爷、奶奶、爸爸、甚至自己时,他们就不会认为家庭是一个乐园,而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地方。”

以前我做家务时总是唉声叹气,这在孩子看来我做家务是被逼无奈的,做家务是毫无乐趣的,我也是不喜欢做家务的,这怎么能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呢?以后做家务事我要显示出热情,边做事边唱歌。

作者还劝告要树立爸爸的威信。

她认为大部分孩子本能地和妈妈更亲近一些。如果妈妈在他们的爸爸面前大声吵闹,十有八九他们会对爸爸产生坏印象。他们可能会想“爸爸让亲爱的妈妈生气了,他是我们家的坏人。”而当孩子们认为他们的爸爸是坏人的时候,他们就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作者是妈妈,她说树立爸爸的威信,我理解就是指树立父母中另一方的威信。我是爸爸,我就要树立孩子妈妈的威信,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这方面我做得很不够,今后要切实改正。

这本书不仅饱含着真理,而且充溢着人性的光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认为,孩子不好,都是父母不好。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张炳惠女士那样,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糟糕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