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会说话的南瓜》有感

读《会说话的南瓜》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7W 次

昨晚看完了傅爱毛的短篇小说《会说话的南瓜》,我觉得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看,会有不同的看法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视角不同。分享别人的想法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读《会说话的南瓜》有感

顾三爷死了,弱智的孤儿萝卜不知道什么是死,他守在顾三爷的坟头,种下了许多的南瓜,在他的心里,顾三爷又像南瓜一样从地里长了出来。萝卜说:“顾三爷,你渴了吧?”他给浇下一瓢水,顾三爷变成了南瓜,依然会说话,依然是萝卜最亲的人。顾三爷是核桃树学堂的老师,他的学生是几个残疾孩子。他教孩子们念书识字,也教孩子们种南瓜、遛地瓜、识药材,冬天则围着炉火给讲故事、唱民曲……直到为了给孩子们采果子掉下山崖。

这是最天然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顾三爷没有学过教育学,其实没有教育学的时候,教育已经活活泼泼地存在了几千年。

我们引以为豪的发明都是在没有教育学的时候惊艳于世的。其实用不着什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本来就是原生态的,当教育从原生态转进校园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的魅力。就像是手工刺绣,走上流水线;就像是工笔细描,变成印刷品。批量生产总难免粗制滥造。一位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除了要求他们个个听话,学会该学的加减乘除,字词句段,很难有深层次的心灵的交流。

在粗粝的精神机器里急速打转的孩子们,心灵也会开始变得粗糙和冷漠。最终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为对立的双方,最终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败俱伤。什么教育方法,什么课堂结构的所谓改革,都是微枝末节的把戏。教育绝不仅仅是读书识字,更应该是人性的熏陶和启迪。谁也不能说培养出清华泼熊、北大迷奸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谁忍心去看孩子躬身书堆里疲惫的身影,去对视孩子已经变形的眼睛,去碰撞被分数挤压得抽搐的心灵。教育是精细的情感交流,是心与心的靠近和温暖。教育是没有功利性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是为了某种结果,而是都尽情地享受这一过程

教育是在广阔的天地中进行的,圈养着的孩子是体味不到教育应有的奇妙和幸福的。还是去看顾三爷的学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听顾三爷的学生和牛羊的鸣叫唱和有致的读书声;去和顾三爷的学生一起到地里摘一个南瓜,唱一段歌谣;和顾三爷的学生一起发现猴妈妈的舐犊情深;最向往地是和顾三爷的学生一样,在山坡上晒晒太阳,吃一个烤熟的坚果或红薯。只有那种浸在爱里,活在自然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即使是弱智的孩子都能从中体味生活的美好,都能从中学会关注他人的饥渴;即使教育者长眠地下,他依然可以像南瓜一样从地里冒出来,和他的学生幸福对话——女作家傅爱毛《会说话的南瓜》这样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