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卫成城的师兄博客读后感

卫成城的师兄博客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4W 次

经济学实验室的第二次作业是,看火军师兄的博客,卫成城:师兄博客读后感。像往常一样我又纵容了自己的懒惰,迟迟未看。

卫成城的师兄博客读后感

今天是上交读后感的最后期限,我就拿起十二分的精神去看博客。看得不多,但也称得上是一段自我剖析的历程。我愿就此改变。

且不说流畅、简洁、精准的文字吧,就谈谈以下几个更为震撼我内心的方面

一、从广博谈起

人是要广博的。火军师兄涉猎的学科范围相当广,而且是学术与时事兼顾,这些都让我想找地缝儿钻进去。自惭形秽。

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方向上的歧路。大学生要有广博的见识,大学生应该注重实践,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这种种"应该",在我们没有足够的学术底蕴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一种浮躁。

现代的多重手段,造就了现代的多重诱惑。并不是说诱惑人向着邪恶走,而是意味着,诱惑人们无法专注。不论是搞学术,还是搞实践,或者就是说去玩,我们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当然,指的是较长久和平稳定一段时间内,因为要说一两小时,一两分钟,这谁都可以做得到)。大约两周前,张教授跟我们提出过,要有效管理时间。具体到我自身的情况,前提就是能专注,而且是持久的专注。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想,我们现在真不愧为是"行百里者半90 meters"。惭愧。

丧气的话还是不再讲,空谈而不行动也要少。总是说把无限的激情应用到无限的专注当中,但都实施而没有坚持,所以没有变化和影响。我想这种专注人人都有,但似乎应该从打机那里,转移到学术,转移到生活乃至人生,乃至国家乃至社会等等。

二、活跃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里都是有创新的潜力,但或因为满足于自己的在短期内形成的逻辑小圈,或因为懒于表达,更多是因为习惯性的表达不到位,最终都得过且过,最多轻描淡写而已。久而久之,就会进一步加深个人思维的麻木,主观上或客观上人云亦云。这是我,也是无数大学生即将步入的状态。

记得旁听张教授的课时,他强调过,世界上不是缺少创意,而是缺少表达。深表赞同,读火军师兄的博客时,亦有同感。小小的一件事,只要可以谈,就去谈,大谈特谈,谈出观点,谈出方法。在表达的过程中,与自己有进一步的沟通,可以开启内心其他地方的门;与别人的沟通,更可以获取外部的东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

就我个人来讲,我是懒于表达,自满于个人的逻辑小圈。多看火军师兄的博客,可以长见识,但更重要的是,让我勤奋。勤奋于表达,勤奋与专注相加。

三、激情

今天再次听到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次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次第三境也。

博客里有很多事对于过去的总结。师兄提到了激情。他个人在大二的时候,说自省说自己激情有所退化。这种自省,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但是行动上的改变,也是需要激情的。

当年他们创办经济学实验室,目标并不明确。"搞的逼真点,庄重点,尽量迈进学术,而不是以好学生的形象出现,来帮实验室打杂的,也不是来挣学分的。"前辈的话总是然人佩服又惭愧。尽管没有什么先例,尽管没有什么人施压,他们还是有很高的定位。"本科生不是不可以研究学术",他的提到定位的问题上时,与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相对比,读后感《卫成城:师兄博客读后感》。

我想,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激情。

很多人在哀叹自己的学校,很多人在哀叹身边没有榜样,很多人在哀叹:大家都在哀叹。但无论做什么,要想能进步,就是专注于激情。与其哀叹,不如激情。我们在哀叹的事情,也正是我们需要通过激情去做的事情。抱怨也许让人暂时舒服,但行动的激情给人的不仅仅是舒服而已。

也许有少少的躁动,但是一个行动者才有可能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有影响力者。

四、对于人生的思考

引用一段博客:

"今后将要干什么呢?秋水兄建议我考研,应该有个系统的学习,不过考研的确是件宏大叙事,是不是很适合我自己呢?而且我感觉深造应该要为学术了,那我适合学术吗?呵呵,说不定回家开个星期五书店,或去深山老林去教私塾,呵呵,就这么点志向?!

······

我们当然不一定要成为专业的学者(只是极少数人吧,不要高估这个数字,呵呵)。大家自由选择生活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生存状态。你爱一样东西,并不是非得以它为业;你喜欢一个人,并不是非得和其朝夕相处。或许,这样反而能保持更强烈的爱。大家在这个年纪,都会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都会逐步了解自己的兴趣,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用怀疑,那一定是正确的。"

这种思考,每个人都有。即使累于作业与考试,忙于各种比赛,沉迷于打机游戏,这种思考还是会有。我觉得师兄的话,非常经典。我也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同样偏好古文),但专注度就差挺远。

还有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拒绝胡思乱想。每次问题涉及到人生的时候,都对自己说:"瞎想什么呢。"可这真的是需要每天思考每天研究每天改进的东西。胡思乱想是应该的,是必须的。人们都想活得潇洒,想少一点,但是每当你拒绝所谓的互相乱想的时候,你的洒脱,远远不及像师兄那样,不断思考的人。

当然也不要堕入自己的小范围思考。

五、总结

很不喜欢总结部分,因为这样似乎总是显得前面的内容都浪费掉了。还是重在过程。这一篇感想是作业,但最重的戏份,还是在阅读上。十分感激实验室给我这样一次很好的表达机会。不是刻板的作业,没有字数和文风文体文采的限制和要求。我想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大家持有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理念,但是大家有共同的爱好就是学术,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激情(原谅我目前没有表现出来)。同样是10届的逸风就是一个看似不务实的"鸡血男",但是很让我敬佩,一份独到的激情,坚持下去,足矣。鸡血男,何乐而不为?

我同样加入了创业实验室。对于我这个比较传统的"文人"来说,创业实验室给了我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给了我颠覆自己的勇气;而经济学实验室,我更把它看作一个学术之地。但是两者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专注,勤奋,激情,创新,勇气······实验室和实验室的人,让我感到自己的肤浅苍白,让我反省自己的懒惰。

但是空谈仍旧没有用,坚持一两周仍然是空白。买了英文版的微经,证实了我开始的勇气。这学期课程比较多,理科性质的学科占大多数,对于我这个文科生又是一个挑战。那天听周宏山老师讲数学的重要性,我又觉得学数学是必须的了。

范里安的微经还基本没有看;在看微经的过程中,觉得非常吃力,虽然语言很通俗,还是汉语版的。后来在阅读一个关于价格下跌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时,发现那是一种文化情景,我需要把自己放置于美国的文化、语言习惯中,去理解,否则,注意力不会回归经济学,而是仅仅在于那些可恶的表达···以后会注意的。范里安的英文版书就更加是这样了。不过由此想到,我们应该把外国的学术著作,不仅仅从语言上,更要从文化上翻译过来,方便中国人的学习。

本来想说"之后的事情,就留给时间来证明",但是现在我想说,留给我自己证明。